专家解读:乳糖不耐受人群如何安全饮用牛奶
专家解读:乳糖不耐受人群如何安全饮用牛奶
“一喝牛奶就拉肚子,是不是就不能再喝牛奶了?”这是很多乳糖不耐受患者心中的疑问。其实,乳糖不耐受并非意味着要完全告别牛奶,通过科学的饮用方法,仍然可以享受牛奶带来的营养。
乳糖不耐受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问题,主要表现为在摄入乳制品后出现腹胀、排气和腹泻等症状。这种症状的出现,主要是因为人体肠道缺乏足够的乳糖酶来分解乳糖,导致未被分解的乳糖进入大肠后被细菌发酵,产生气体和酸性物质,从而引发不适。
乳糖不耐受有三种主要类型:先天性、原发性和续发性。先天性乳糖不耐受是由于遗传因素导致的乳糖酶缺乏;原发性乳糖不耐受是最常见的一种,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分解乳糖的能力逐渐减弱;续发性乳糖不耐受则通常由其他疾病引起,如肠炎或乳糜泻等。
乳糖不耐受的诊断通常包括乳糖耐受测试、氢气呼出测试和粪便酸性测试。这些测试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患者是否真的存在乳糖不耐受,以及不耐受的程度。
那么,乳糖不耐受的人还能喝牛奶吗?答案令人惊喜:通过科学饮用方法,乳糖不耐受人群仍然可以享受牛奶的营养。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乳糖不耐受与科学饮奶专家共识》指出,乳糖不耐受并非绝对禁忌牛奶,通过少量多次饮用、搭配其他食物等方式,可以逐步适应乳糖,获得乳制品带来的健康益处。
具体来说,乳糖不耐受人群可以从每次饮用50毫升左右的牛奶开始,待肠道建立耐受后再慢慢加量。同时,避免空腹饮用牛奶,可以在喝牛奶时搭配一些全麦面包、饼干等淀粉类食物,或在正餐后1-2小时内饮用,以减少对肠道的刺激。此外,选择酸奶或低乳糖、无乳糖的奶制品也是不错的选择,因为发酵过程中乳糖含量会显著降低。
专家建议,乳糖不耐受人群不应完全回避乳制品,因为乳制品是膳食中钙和优质蛋白质的重要来源。《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每天摄入300-500毫升液态奶或相当量的奶制品。通过科学饮用方法,乳糖不耐受人群可以逐步增加对乳糖的耐受性,从而获得足够的营养。
总之,乳糖不耐受并非意味着要完全放弃牛奶。通过少量多次饮用、避免空腹、搭配主食和选择替代奶产品等方式,乳糖不耐受人群仍然可以安全地享用牛奶,满足身体对钙和优质蛋白质的需求。记住,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找到适合自己的饮用方法是关键。如果症状严重,建议咨询医生或营养师,获取个性化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