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打卡淮安府署:650年官署里的历史回响

创作时间:
2025-01-22 02:04:00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打卡淮安府署:650年官署里的历史回响

淮安府署,这座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的古代官署,历经六百五十多年的沧桑岁月,至今仍巍然屹立。作为全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府署之一,它不仅是淮安历史的见证,更是中国封建社会官僚制度的实物遗存。

府署坐北朝南,中轴对称,占地两万平方米,拥有房屋50余幢、600余间。步入府署,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庄严的大门,门上悬挂着“淮安府署”匾额,四个大字苍劲有力,彰显着这座官署的威严。

穿过大门,便是仪门。仪门前方的甬道上,矗立着一座刻有“公生明”的警示石牌坊,背面镌刻着“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的警世恒言,时刻提醒着官员要清正廉洁。

大堂是府署的核心建筑,高十米,东西长二十六米,进深十八米,面积近500平方米。这里是知府迎送圣旨、举行大型庆典、审理重大案件的地方。大堂正中悬挂着“镇淮堂”匾额,据传为清康熙年间知府曹德爵所书。案台上方的“忠爱”匾额,则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手笔。大堂内还陈列着古代刑具,让人不禁感叹封建社会法律的严酷。

大堂之后是二堂,又称筹边堂。这里是知府日常办公、初审案件的地方。据传,元代戏剧家关汉卿的《窦娥冤》就是以这里为背景创作的。二堂内悬挂的“复见青天”匾额,与历史上发生的冤案形成鲜明对比,令人深思。

沿着中轴线继续前行,便来到了知府的内宅——清德堂。堂外楹联“宽一分,则民多受一分赐;取一文,则官不值一文钱”警示着为官者要廉洁奉公。东厢房是官亲、长随的聚集之所,西厢房则是师爷办公的地方。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曾走出过两位著名的师爷——“钱谷师爷”和“刑名师爷”,他们分别是地方官的财政顾问和法律顾问。

府署的西路是军捕厅,设有牢房和刑具展览。这里陈列着古代各种刑具,包括所谓的“人骨吊灯”等仿制品,让人不禁感叹封建社会法律的严酷。这些展品不仅吸引眼球,更警示后人要珍惜法治进步的成果。

与军捕厅的阴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东路的后花园——偷乐园。这里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水池假山相映成趣,是典型的江南园林风光。相传,明代知府张敦仁曾作《偷乐园记》,形容这里“堂之北有署,署之内有亭,亭有池,池之上有桥,亭之左右有桧、有槐”,充满了诗情画意。

淮安府署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部浓缩的中国封建社会史。它见证了明清两代的兴衰更迭,承载着无数历史故事。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古代官署的庄重威严,也可以领略到江南园林的精致秀美。无论是对历史文化感兴趣的学者,还是普通游客,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感动和启迪。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