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鸡户必知:维生素B1缺乏和病毒性关节炎的防治要点
养鸡户必知:维生素B1缺乏和病毒性关节炎的防治要点
在养鸡过程中,维生素B1缺乏和病毒性关节炎是两种常见的问题,它们都会导致小鸡后腿无力,严重影响养殖效率和经济效益。养鸡户需要对这两种情况保持高度警惕。
维生素B1缺乏症
症状表现
维生素B1缺乏症在成年鸡和雏鸡中的表现有所不同:
成年鸡:通常在维生素B1缺乏三周后出现症状,包括食欲废绝、羽毛蓬乱、体重减轻、体弱无力、严重贫血和腹泻等。最典型的症状是外周神经麻痹,表现为多发性神经炎,初期影响鸡的趾部,最终导致翅、腿、颈的肌肉发生痉挛。病鸡会出现瘫痪,常以屈曲的腿部坐伏,头向背后极度弯曲,呈现“观星状”。有些鸡只甚至会出现进行性瘫痪,无法站立并伴随抽搐,最终导致死亡。
雏鸡:症状与成年鸡相似,但发病更为突然,通常发生在两周龄之前。剖检时并无特征性病理变化,但可见胃肠道炎症、睾丸和卵巢萎缩,心脏轻度萎缩等情况。小鸡皮肤水肿,肾上腺肥大现象在母鸡中尤为明显。
发病原因
维生素B1缺乏症的发生主要由以下几种原因引起:
饲料中硫胺素含量不足:如果饲料配方中没有合理计算维生素B1的含量,或者在存储和加工过程中(如碱化、蒸煮)导致硫胺素损失,都可能造成维生素B1缺乏。
饲料中的拮抗物质:某些成分如蕨类植物、抗球虫病的药物(如氨丙啉、硝胺,以及磺胺类药物)会干扰维生素B1的吸收和利用。
鱼粉品质问题:劣质鱼粉中可能存在过量的硫胺素酶,会破坏饲料中的维生素B1。鱼、虾及软体动物的内脏所含的硫胺素酶也会对维生素B1造成威胁。
预防和治疗
预防措施主要包括:
优化饲料管理:确保饲料存储条件良好,避免受潮和发霉,不使用变质的鱼粉。
合理调配日粮:适当增加各种谷物的配比,提供麸皮和青绿饲料,保证营养均衡。
控制药物使用:合理使用嘧啶环和噻唑类药物,必要时缩短用药疗程。
添加维生素B1:每公斤饲料应含有1-2mg的维生素B1,火鸡和鹌鹑的需求量需增加至2mg。
治疗方法:对于已经出现维生素B1缺乏症的鸡只,应立即治疗。小群饲养时可选择个别强饲或注射硫胺素。内服剂量为每公斤体重2.5mg,肌注量为0.1-0.2mg/kg体重。
病毒性关节炎
症状表现
病毒性关节炎主要影响4-7周龄的肉用鸡,症状包括关节肿胀、疼痛、跛行等。病鸡会出现明显的行走困难,严重时完全不能站立。
发病原因和传播途径
病毒性关节炎由禽呼肠孤病毒(ARV)引起,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传播:
水平传播:通过病鸡和带毒鸡的粪便、分泌物污染饲料、饮水和环境,进而传播给其他健康鸡只。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如被污染的饲养工具)都是重要的传播方式。
垂直传播:虽然效率较低,但病毒也可通过种蛋传播。
预防和控制
实行全进全出管理制度,防止病原传入。
从健康、无疫病的种鸡场引入鸡苗,确保鸡苗品质优良。
在引入新鸡苗前,对鸡舍、设备、饮水器具等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推荐使用2%-3%的氢氧化钠溶液。
保持适当的饲养密度,定期清理粪便和垃圾,保持环境清洁卫生。
使用优质的全价饲料,保证充足干净的饮水。
定期对饲养工具进行清洗和消毒。
使用优质疫苗进行免疫预防,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
养鸡日常管理要点
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根据鸡的不同生长阶段(雏鸡、蛋鸡、肉鸡)提供相应的饲料,确保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均衡供应。
保持鸡舍环境良好:确保鸡舍通风良好、光线充足、干燥清洁,定期清理粪便,防止疾病传播。
定期观察鸡群健康:注意鸡的精神状态、食欲和粪便情况,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措施。
提供充足清洁的饮水:确保鸡随时都能饮用到干净的水。
定期驱虫:预防寄生虫病的发生。
遵守当地规定:了解并遵守当地关于饲养家禽的相关规定,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通过科学的管理和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维生素B1缺乏和病毒性关节炎的发生,保障养鸡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