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医穴位按摩缓解腹胀,7个实用穴位详解

创作时间:
2025-01-22 01:07:30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医穴位按摩缓解腹胀,7个实用穴位详解

腹胀是许多人都曾经历过的不适症状,尤其在饮食不当或消化不良时更容易出现。中医认为,腹胀多由脏腑气机运行不畅引起,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可以有效缓解这一症状。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病科专家推荐了以下几种常用穴位及其按摩方法,帮助你轻松应对腹胀困扰。

足三里

  • 定位: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 简单取穴:需屈膝,四指并拢,拇指按于髌骨上缘,四指沿髌骨外缘直指向下取即可。
  • 按摩方法:使用对侧手的拇指指腹垂直按压足三里穴,并以顺时针方向旋转揉动,力度应适中,以感到酸麻胀痛为宜。
  • 功效:改善排便、腹泻、消化不良和胀气,强化肠胃功能。

足三里穴位于足阳明胃经上,是该经络的合穴,对于胃肠疾病有很好的疗效。它可以调节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功能,对于腹胀、消化不良等症状有很好的缓解作用。足三里穴还能够促进气血运行,对于气血虚弱引起的腹胀有很好的改善效果。

中脘穴

  • 定位:中脘穴在上腹部,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上。
  • 简单取穴:即仰卧位,剑突尖与脐中连线中点即为中脘。
  • 按摩方法:用食指按压中脘穴,持续约2到3分钟。
  • 功效:通降胃气、健脾和胃,能有效消除胃胀气和胃痛。

中脘穴是胃的募穴,即胃的精气反应到胸腹部的特殊部位,具有健脾和胃、补中益气、降逆利水之功,主治各种胃腑疾患,如腹痛、腹胀、腹鸣、腹泻、呕吐、吞酸、黄疸、便秘等。

气海穴

  • 定位:位于下腹部,脐中下1.5寸处,前正中线上。
  • 简单取穴:为脐下并拢四指,因四指为三寸,取一寸半在中间。
  • 按摩方法:将中指指端放于气海穴,顺时针方向按揉约2分钟,直至穴位处感到温热。
  • 功效:温阳益气,对于虚寒性腹胀有很好的改善效果。

气海穴具有温阳益气的作用,对于阳气不足、生气乏源所导致的虚寒性腹胀,按摩或针灸气海穴往往具有温阳益气、扶正固本、培元补虚之功效。刺激气海穴能够促进肠胃蠕动,改善消化功能,对于消化不良引起的腹胀有很好的缓解作用。气海穴还能调理冲任,对于因冲任不调引起的腹胀、腹痛等症状有缓解作用。气海穴能稳定情绪、改善呼吸,对于因情绪波动或呼吸不畅引起的腹胀也有缓解作用。

内关穴

  • 定位: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 简单取穴:从手腕横纹向上,手三指并排的距离,正好在中间。
  • 按摩方法:当胃胀气和胃酸逆流时,用大拇指指端稍加用力按压,能持续3到5分钟更好,并搭配深呼吸。
  • 功效:消胀气、调畅气机、安心神以改善睡眠。

在消化系统方面,内关穴可以刺激胃肠道的运动,促进消化功能,对胃痛、呕吐、呃逆、腹胀、腹痛等都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合谷穴

  • 定位:手背部,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 简单取穴:即拇指、食指合拢,虎口上肌肉的最高处。
  • 按摩方法:当胃痛和胃胀致恶心、想吐时,用大拇指施压力于虎口。
  • 功效:调节肠胃、通络镇痛。

合谷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具有镇静止痛、通经活络的作用。合谷穴能够调节肠胃功能,刺激合谷穴能调经气,对于治疗胃痛、呕吐、便秘、呃逆、腹泻等症状有很好的效果。合谷穴的刺激可以增加肠蠕动。

太冲穴

  • 定位:在足背,第1、2跖骨间,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中,或触及动脉搏动即为太冲穴。
  • 简单取穴:即拇趾、次趾夹缝向脚背方向二横指后,即是太冲穴。
  • 按摩方法:特别因压力大而造成胃痛的情况,可按压太冲穴缓解,用指尖大力按压。
  • 功效: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有助于胃胀气和消化不良。

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对于因肝气郁结导致的腹胀有很好的治疗效果。通过按摩太冲穴可以疏泄肝气,缓解因情绪压抑、生闷气后产生的腹胀等症状。调节消化系统,可用于治疗腹痛腹胀、纳差、大便困难或溏泻等消化系统疾病。

脾俞穴

  • 定位:在脊柱区,第1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 简单取穴:即确定肚脐水平线与后背脊柱相交的椎体位置,然后往上数3个椎体,在此处正中线旁开2横指的地方就是脾俞穴。
  • 按摩方法:按压脾俞穴。
  • 功效:缓解腹胀、胃出血、胃胀痛、消化不良、恶心呕吐,改善肠胃相关毛病。

脾俞穴具有健脾和胃、益气养血、化湿通络的作用,在临床中主要用于治疗腹胀、呕吐、泄泻、水肿、黄疸,以及多食善饥等情况。脾俞穴可以促进脾胃功能,帮助消化吸收,从而缓解腹胀、呕吐、泄泻等症状。

在进行穴位按摩时,要注意保持心情放松,避免在情绪激动或紧张时进行按摩。按摩力度应适中,按摩时间不宜过长。建议每日按摩1-2次,长期坚持将获得更佳效果。通过以上穴位的按摩,可以有效缓解腹胀,调畅气机,增强脾胃功能。同时,腹胀时还需结合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若腹胀症状持续不减或加重,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

专家团队介绍

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病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中医重点专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国家结直肠息肉管理项目分中心、国家胶囊内镜研究中心临床培训基地、国家幽门螺杆菌分子诊断中心广州分中心。牵头成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学专业委员会大肠早癌专家委员会、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消化道肿瘤防治专业委员会、岭南中医消化内镜医疗联盟及岭南(华南)中西医结合诊治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病学术联盟。

在学术带头人余绍源、罗云坚及黄穗平三位教授指导下,在学科带头人、脾胃病暨消化内镜中心大科主任张北平引领下,大德路总院脾胃病科主任张海燕、二沙岛医院脾胃病科主任叶振昊、芳村医院脾胃病科主任陈延、大学城医院脾胃病科主任刘添文及珠海医院脾胃病科主任赵小青带领团队,继往开来,携团队锐意进取,始终坚持一手中医,一手内镜,医镜融合,致力于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防治消化道早癌以及炎癌转化疾病如慢性萎缩性胃炎、结直肠腺瘤、炎症性肠病,胆胰疾病等,尤擅长消化内镜下3E技术(ESD、ERCP、EUS)等各种手术治疗及术后中医药促进康复,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深受患者欢迎。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