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强迫症 vs 普通强迫现象:医生教你正确区分

创作时间:
2025-01-22 08:47:56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强迫症 vs 普通强迫现象:医生教你正确区分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会自嘲或调侃自己有强迫症:比如走路一定要先迈右脚,看到微信头像上的消息红点就一定要点开查看,晚上睡觉前总是要反复检查门窗是否关好……那么,这些表现真的是强迫症吗?什么是真正的强迫症?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强迫观念、强迫冲动或强迫行为。患者深知这些观念和行为不合理、不必要,但自己无法控制,从而产生焦虑和痛苦。"强迫症患者的两个最核心体验是重复与纠缠。"松江区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主任医师李瑾解释道,"重复"指的是患者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做同一件事,但结果往往与目标相距甚远。这种病症通常在青少年期发病,也有起病于童年期的案例。据统计,65%的患者在25岁之前就出现了明显症状,只有不到15%的患者在35岁以后发病,多数病例为缓慢起病,无明显诱因。

强迫症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有资料显示,强迫症的平均发病时长在5~10年左右,但由于患者往往对症状有所隐瞒,在朋友、家人面前加以掩饰,因此这种疾病虽然常见但却不易被及时诊断。强迫症不仅影响患者的人际关系,还对其工作和社会功能造成损害。

强迫症的病因较为复杂,目前学界尚未达成统一结论。大多数专家认为,它是患者心理、社会、个性、遗传及神经内分泌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遗传因素来看,强迫症具有家族聚集性特征,如果父母患有强迫症,后代的患病率会相对较高。从性格特点来看,追求完美、自我要求高、责任心强、认真谨慎、专注于细节、过度控制与僵化等性格特点的人更容易患上强迫症。从后天环境来看,不良的家庭养育环境、重大精神刺激、压力等都可能成为强迫症的诱因。目前,强迫症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治疗过程通常较为漫长,需要对患者的个性、情感及生活方式进行全面调整。

值得注意的是,正常人也会出现类似强迫的症状,但这些应该被称为强迫现象。李瑾医生指出,普通人出现的强迫想法是可以接纳的,行为也是可以控制的,而且控制行为不会感到不适。而强迫症患者则不同,他们可能会因为不做强迫行为而感到焦虑,做了之后才能缓解,同时他们也清楚这些行为没有实际意义,但却无法控制,这种矛盾让他们感到非常痛苦。

李瑾医生建议,在日常生活中,要合理期待,不要过于追求完美;学会顺其自然,学会接纳他人;学会适应环境而不是刻意改变环境;享受过程,不过分看重结果。对于患者家属来说,既不要姑息迁就,也不要过度纠正,而是要鼓励患者积极参与有益的文体活动,帮助他们逐渐摆脱强迫的困扰。如果自我调节无法解决问题,应及时寻求专业治疗。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