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明清“庶吉士”选拔制度揭秘

创作时间:
2025-01-22 02:40:36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明清“庶吉士”选拔制度揭秘

庶吉士制度是明清时期重要的精英培养机制,其选拔过程和培养方式具有独特的历史意义。庶吉士制度的设立初衷,就是为了让新科进士脱胎换骨成为文学、政事兼长的官僚。庶吉士的选拔考试也比过去进士们参加的任何一场科举考试都要严格。庶吉士的考选,秉持“一次开科,一次选用”原则,只要考中,即进入备选。前提是,所有欲选庶吉士的进士,必须在一个月内将平日所作论、策、诗、赋等不少于十五篇呈交礼部。礼部审阅后,编号糊名封送翰林院,翰林院再根据这些文稿的辞藻文理进行打分、排次,以前二十名为标准,列入备选名单。之后,翰林院再将结果上呈内阁,由阁臣携进士试卷,召集进士会考于东阁,唯有“试卷与所投之文相称”者,才能入选。在庶吉士的选拔上,除了朝考的成绩外,年龄也是一项相当重要的指标。庶吉士在进入翰林院之后,负责给他们教学的官员一般称为“馆师”,最初都是由台阁大臣担任,在宣德年间改为学士担任,在万历朝以后,都是由吏部和礼部侍郎担任。庶吉士的管理和考核非常严格,平时会有馆课,每月还有两次阁试。馆课就是日常的课业,由馆师每日检查督促。阁试相当于月考,题目由内阁大学士所出,成绩要进行登记造册。在三年之后,庶吉士学成,就算是毕业了,称为“散馆”,之后就要给他们授职。庶吉士们在毕业之后,会根据历次阁试的成绩定等,表现优异的就可以留在翰林院供职,其余的也可以在京师担任给事和御史等科道职位。留在翰林院的一般会担任编修和检讨,这些官职作为翰林官,属于皇帝的文学侍从和高级官员的储备力量,可以辅助皇帝进行决策,其升官转职都是由皇帝决定。并且,自从永乐年间,明成祖创立内阁制度以来,到了英宗一朝,内阁就成为明朝的实际决策机构,天顺年间之后,阁臣中翰林出身的官员的比例不断增加。正德到天顺年间的二十一位阁臣,有十八位是翰林院出身。正统到天顺年间的十三个翰林阁臣,有六位是庶吉士出身。翰林学士是内阁阁臣的重要来源,而庶吉士又是翰林学士的重要来源。学子们想要往上爬,就一定要留在翰林院,这也是庶吉士三年苦读,甚至是学子十年寒窗的最大盼头。庶吉士制度作为明清时期重要的精英培养机制,其选拔过程和培养方式具有独特的历史意义。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