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滨兴院士详解“盾立方”:技术如何防范电信诈骗?
方滨兴院士详解“盾立方”:技术如何防范电信诈骗?
电信诈骗手法层出不穷,从快递送礼到虚假投资,套路翻新速度令人咋舌。据统计,2024年电信诈骗案件数量激增,不仅给个人带来巨大经济损失,还严重威胁社会安全和稳定。面对这一严峻形势,中国工程院院士方滨兴在2024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中,提出了“盾立方”护卫模式,为防范电信诈骗提供了新的技术解决方案。
方滨兴院士被誉为“中国网络防火墙之父”,长期从事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研究工作。他在网络安全领域取得的卓越成就,使他成为这一领域的权威专家。在2024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上,方滨兴详细阐述了“盾立方”护卫模式的原理和应用。
“盾立方”护卫模式是一种以威胁情报分析与反制中心(CTIC)为核心的联动式协防体系。与传统的自卫模式不同,这种护卫模式通过外置系统保护,具有普适保护能力。正如方滨兴院士所比喻的,这种模式类似于驱蚊灯的原理,只关注攻击者本身,与被保护系统无关。
具体而言,“盾立方”在感知方面,可通过依据环境设置各类诱骗陷阱(蜜点)以便及时捕获入侵者;在研判方面,对所获得的线索进行关联研判以发现入侵者;在阻断方面,根据研判结果部署拦截点,精准阻断异常IP的进入,清除入侵者,让网络安全防御回归“拦截与清除”的本质。
这种模式不仅适用于日常的网络安全防护,还可以在大型体育赛事等特殊时期发挥作用。例如,2024年即将举办的十五运会期间,主办方可以通过提前布置“蜜点”陷阱,及时感知攻击者的踪迹,再通过研判和拦截手段对其加以控制,保障网络安全。
除了“盾立方”护卫模式,AI大模型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也为防范电信诈骗提供了新的可能。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AI技术本身存在安全风险,如幻觉导致的不稳定性;另一方面,传统网络安全技术在面对复杂应用系统时显得力不从心。
为应对这些挑战,安全大模型应运而生。通过专业的公司训练的基础大模型,经过少量的微调和适配工作,可以应用在各种应用场景。这些领域包括科学技术研究、工业、农业以及国防军事,也包含网络安全领域。这些亟待产业升级的领域。因此,包括东西方国家围绕AI展开了新一轮的人工智能军备竞赛,因为下一个十年,AI将决定国家、组织和个人的核心竞争力。
在技术防范电信诈骗方面,一些国家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马来西亚国家银行推出了国家反诈骗平台,运用人工智能等技术,可更快识别可疑交易,提高执行速度。目前有16家金融机构参与其中。马来西亚第二财长阿米尔·哈姆扎·阿齐赞表示,国家反诈骗平台自试点阶段以来,已将追踪诈骗交易的时间减少了75%,并将金融机构平均每月冻结的相关资金额增加了28%。
比利时则通过多部门协调联动,加强安全用网教育。比利时金融服务和市场管理局会对未经必要授权提供贷款、投资产品或服务的法人和自然人发出警告。欧洲消费者中心比利时分部在电视台或视频平台投播各类揭露电信网络诈骗骗术的纪录片或视频,提醒民众增强防骗意识。
埃及则持续更新完善立法,普及防诈知识技能。2022年10月,埃及参议院通过了对2003年《电信法》修订案,明确禁止进口、制造和使用未获国家电信监管局许可的电信网络设备,并规定严厉处罚措施,以应对不法分子利用非法设备实施诈骗行为。
面对电信诈骗这一全球性难题,技术创新和国际合作至关重要。方滨兴院士提出的“盾立方”护卫模式,结合AI大模型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为防范电信诈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我们期待这些技术能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为保护人民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