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中国外贸进出口32.33万亿元,同比增长5.3%
前三季度中国外贸进出口32.33万亿元,同比增长5.3%
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32.33万亿元,同比增长5.3%,其中出口增长6.2%,进口增长4.1%。这一成绩不仅反映了中国出口韧性强、国际竞争力提升,还表明中国正逐步向国际产业链上游移动,出口结构不断优化。
贸易顺差创新高:数据解读
据海关统计,今年前三季度,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2.33万亿元,同比增长5.3%,其中,出口、进口分别增长6.2%、4.1%。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表示,前三季度我国外贸运行总体平稳,出口、进口都实现了增长。前三季度进出口总值创出新高,各季度都超过10万亿元,这在历史同期也是首次。
除了累计增速稳定增长,月度走势也是衡量外贸运行态势的一个指标。细看9月当月,进出口3.75万亿元,同比增长0.7%,增速较上个月回落4.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和进口分别为增长1.6%和下降0.5%,与上月相比均有所放缓。
贸易顺差创新高的原因
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表示,当月出口增速的放缓属于短期内正常的数据波动。经初步分析,主要是受一些短期偶发因素影响,比如去年9月出口规模基数较高;今年9月两次台风接连在长三角地区登陆导致船队排期顺延,出口有所滞后;前段时间全球航运不畅、集装箱短缺使得企业出货、物流节奏有所调整等。
“近期,我们对全国800多家主要出口企业开展调研的结果显示,69%的企业反映第四季度出口持平或者增长。”吕大良认为,我国出口依然具有强劲韧性。
关于进口情况,吕大良说,如果单纯看数字,受进口价格、汇率波动等影响,以人民币计价的9月同比增速有所回落。但从规模看,7月以来,进口规模逐月扩大,9月是年内的最高点,环比增长了2%。从数量看,9月进口量同比增加0.7%,其中煤、天然气、集成电路进口量分别增加13%、19%、17%,反映了国内需求持续恢复。
中国不刻意追求贸易顺差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进出口贸易顺差总额为4.91万亿元,9月贸易顺差5826亿元,同比有所扩大。王令浚表示,中国从不刻意追求贸易顺差,近期货物贸易顺差扩大的背后,既有我国产业竞争力提升、出口韧性较强的因素,也受到近期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下跌拉低进口值的影响。
“评价贸易顺差不能只看绝对规模,更要看相对比重,看这个顺差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王令浚说,纵向看,现在的比重低于我国历史高点;横向看,也低于全球一些主要经济体。此外,看一个国家贸易是否平衡,也要看国际收支统计。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最新的国际收支数据,我国经常账户顺差与同期GDP之比为1.1%,继续处于合理均衡区间。
贸易顺差的影响
贸易顺差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外汇储备,增强国家的国际支付能力和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但是,过大的贸易顺差可能导致贸易摩擦,引发贸易保护主义,同时也会给本国货币带来升值压力,影响出口竞争力。
未来展望
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报告显示,全球经济增速低于本世纪初前20年的平均水平,9月份美联储、欧央行均调低了今年各自经济增长预期0.1个百分点,部分国家频繁对我国产品采取贸易限制措施,这些都给外贸发展带来一定压力。
今年还有最后三个月,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外贸质升量稳目标能否实现?灵活应变的民营企业不断注入新活力。前三季度,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同比增长9.4%,高出全国整体4.1个百分点,对整体外贸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93.8%;作为外贸增长新动能,跨境电商继续“加速跑”。最新初步测算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1.88万亿元,同比增长11.5%,高于同期我国外贸整体增速6.2个百分点;更加丰富的双边贸易,为合作交流提供有力支撑。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签署农产品食品准入议定书66份,与其他金砖国家在钢铁、化工、纺织等基础工业领域实现互补;……
面对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一波又一波精准落地的政策红利、一个又一个坚韧成长的经营主体、一场又一场跨越山海的“双向奔赴”正在加速培育外贸竞争新的优势,夯实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底气。
王令浚表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市场潜力大、经济韧性强等有利条件没有改变,近期各部门各地区积极出台一揽子增量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和经营主体健康发展。随着政策协同发力,我国经济将持续稳定向上、向优、向好。“我们有条件、有信心实现全年外贸质升量稳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