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牢山生态保护:一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实践
哀牢山生态保护:一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实践
近日,哀牢山因网络视频走红而引发全民关注。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横跨楚雄、普洱和玉溪等地,全长约500公里,平均海拔2000多米,主峰达3166米。作为中国最大的亚热带原始森林保护区,这里保存着世界同纬度面积最大、人为干扰最少的亚热带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孕育了近1500种高等植物和800多种野生动物,包括珍稀物种如西黑冠长臂猿、云豹等。
然而,随着哀牢山知名度的提升,生态保护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国庆期间,哀牢山游客激增,甚至出现堵车现象。为保护这片宝贵的生态区域,相关部门已发布安全提示,禁止擅自进入未开发区域,违者将面临最高5000元罚款。
在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中山林场,一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实践正在上演。大中山林场位于哀牢山北段东坡,总面积1.12万公顷,主要坐落于南华县兔街、马街、五顶山3个乡(镇)内。这里曾经因过度砍伐而变成荒山,如今却已恢复成郁郁葱葱的森林。
这一转变离不开当地居民从“伐木人”到“护林人”的角色转变。55岁的李开徐是马街镇唐家村委会“改板山”的护林员,他每天早出晚归,巡护着改板山和打雀山。近年来,偷盗滥猎和滥砍滥伐现象大幅减少,护林员的主要职责转变为宣传引导和掩埋自然死亡的野生动物。
党的十八大以来,南华县坚持开发和保护并重,引导当地居民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大力发展林下产业和文旅产业。仅马街镇就实施完成退耕还林和陡坡地生态治理2.25万亩,聘用护林员194名,组建森林防灭火专业队1支15人,村级扑火队13支、扑火队员260余人,为大中山筑上了“人防”底线,挖通了民生“出路”。
马街镇唐家村党总支书记何文生表示,保护和发展并重的成效特别明显。退耕还林和陡坡地治理补贴直接发放到农户账户,政府免费发放苗木。几年后,种下的核桃树开始结果,每年能带来三四万元的收入。当地的核桃、刺头菜、土鸡、黑毛猪火腿、药膳、红菇、茶叶等30多种食材和药膳宴、核桃宴、春花宴、红菇宴、土鸡宴、蜂宴、香蕈宴大受市场欢迎,仅野生菌一项农户户均增收7000余元。
兔街镇党委书记王加宏介绍,兔街镇有丰富的古茶树资源,2021年开展了古茶树调查建档保护行动,为古茶树挂上了二维码,微信“扫一扫”,就能查看古茶树的所有信息。同时,动员群众在茶树下种植中药材等林下经济作物,实现作物和茶树的双向互补。截至目前,兔街镇已有生态茶园2.46万亩,其中100年以上古树茶园1000余亩4697棵。万亩茶山成了风景秀丽的茶园风光,走出了一条茶山青翠、群众致富的生态文明之路。
面对生态与经济的平衡挑战,哀牢山的开发项目必须谨慎推进。保护生态环境与促进经济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作为游客,我们也需要增强自身的环保意识,为保护这片美丽的自然家园贡献一份力量。未来,让我们共同期待一个不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哀牢山,亦是一个生态与经济双赢的新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