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引领东川洋芋产业蝶变,年产值突破2亿元
科技创新引领东川洋芋产业蝶变,年产值突破2亿元
“东川大洋芋”是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的特产,因蒸煮后表皮开裂形似开花而得名“开花洋芋”。近年来,东川区通过科技创新、规模化种植和品牌打造,将这一传统作物发展成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金疙瘩”。
科技创新引领品种改良
东川区依托独特的立体气候优势和小江干热河谷丰富的光热资源,大力推动种业振兴。在国家科技特派团专家的帮扶支持下,东川区建立了多个马铃薯繁育种基地和实验示范种植基地,筛选出开花薯1号、开花薯2号、合作88号、云薯304号、威芋3号等特色洋芋新品种(品系),有效解决了种薯质量退化的问题。
目前,东川大洋芋已通过“三品一标”认证,成功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2024年,东川马铃薯种植面积达41348.3亩,总产值20433.43万元,亩均效益4941元。其中,开花薯1号品种平均亩产1.2吨,价格达10元每公斤,亩均产值超1.2万元。
种植大户带动规模化发展
东川区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将零星分散的“小田”变为权属清晰、管理规范的“大田”,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和种植大户进行示范种植。汤丹镇石庄村的种植大户毛加兴,在红土地镇法者村流转了359亩土地用于新品种洋芋示范种植。今年“丰收季”,毛加兴种植的600多吨“开花洋芋”随着订单走出大山,销售收入达200余万元。
目前,东川区已打造标准化示范种植基地7个,培育壮大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0个,带动2.5万人实现人均增收1000元。
产业链延伸与品牌打造
为让东川大洋芋等优质农产品“出山”“出圈”,东川区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模式,积极引进培育农业电商、供应链选品、市场信息服务、品牌运营等农业服务型企业。新农人代表云丽创立昆明农果商贸有限公司,大力发展“实体店+电商销售”模式,实现线上线下共同营销。
2022年,云丽抓住沪滇协作机遇,在上海建立了首个高原特色农产品选品中心,将东川“开花洋芋”推介到上海、浙江等省外发达地区。2023年,全年销售额超过2000万元,带动1.5万低收入群体实现增收致富。
政策支持与市场开拓
东川区持续通过科技带良种、大户带散户、企业带销路,助推全区特色洋芋产业快速发展。自2017年上海市普陀区与东川区开展东西部协作以来,普陀区持续帮扶东川区拓宽销售渠道,打响东川农特产品品牌。2024年,东川区销往上海地区的农特产品销售额超过6000万元。
此外,东川区还实施了光伏提水项目,解决了山区灌溉用水难题,为洋芋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科技创新、规模化种植、品牌打造和政策支持的多重驱动下,东川区的洋芋产业正逐步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不仅提高了农民收入,还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