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热敷到创新律动疗法:足底筋膜炎的全方位治疗指南
从热敷到创新律动疗法:足底筋膜炎的全方位治疗指南
脚被誉为人体的第二颗心脏,它们承受着全身的重量,每天扮演支撑、移动和平衡的角色,而随着年龄增长,双脚往往成为老化的第一受害者,其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足底筋膜炎。尽管足底筋膜炎不会立即对生命造成威胁,但带来的剧痛却不容小觑。中职棒的彭政闵、美国高尔夫明星球员老虎伍兹,甚至是曾在2012年NBA上掀起热潮的林书豪,都曾因足底筋膜炎而不得不缺席赛事。号称“运动员杀手”,让你举步维艰的足底筋膜炎到底是怎么回事?让我们揭开它发生的原因、症状,还有要怎么治疗及运动秘诀,让脚底疼痛不再困扰你。
什么是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位于脚底跟骨前方,呈放射状,从脚跟延伸到脚趾,扮演着支撑和保护双脚的重要角色,主要作用是帮助脚维持弓的形状。当我们站立或行走时,足底筋膜能够支撑双脚,维持足弓,同时也使脚能够保持弹性,在跑步或跳跃时吸收地面的反作用力冲击。然而,如果足底筋膜承受过重的负担、脚受到不正确的受力及伸张,或是缺乏足够休息,就容易受伤或发炎,这样的情况可能引发足底筋膜炎,并带来疼痛和不适的感觉。足底筋膜炎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情形:
- 急性足底筋膜炎:由于脚底突然承受庞大的压力,如剧烈的活动、高强度运动或其他外部刺激所导致,疼痛会突然出现且剧烈,可能还会伴随着局部肿胀和发炎。
- 慢性足底筋膜炎:主要是使用过度、年老退化造成,疼痛会持续发生,但不会像急性足底筋膜炎那么疼痛,通常伴随着肌肉紧绷。
简而言之,足底筋膜就像是脚底的保护垫,让双脚可以保持形状并吸收冲击,使我们的行动更舒适和顺畅。
足底筋膜炎发生原因
足底筋膜炎大多是重复性的动作、微小创伤累积所造成的,导致足底筋膜炎的常见原因大部分是过度使用,其中也包含先天脚的构造或是年老退化的因素,常见的发生原因:
- 体重过重:体重过重会让脚承受过多的重量,增加足部负担,加剧足底筋膜的受力情况,提升发炎风险。
- 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在不平坦路面:容易因足底筋膜被过度拉伸而发炎疼痛,例如老师、医护人员、军人、百货公司专柜人员、商贩或是发型设计师。
- 运动过度:长时间高强度运动导致肌肉不堪负荷,容易过度使用足底筋膜,增加发炎风险。
-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特别是超过40岁的成人,足底筋膜会逐渐失去弹性,容易受到损伤和发炎。
- 先天脚的结构异常:先天性的脚部结构异常,如扁平足、长短脚等,也可能增加足底筋膜的负担,增加患足底筋膜炎的风险。
- 穿着不适当的鞋子:穿着不合脚、鞋底过软没有支撑力的鞋子或是过高的高跟鞋,都有可能改变脚的姿势,增加足底筋膜的压力而导致发炎。
足底筋膜炎的症状有哪些?
足底筋膜炎最常见的症状就是脚跟疼痛,尤其是早上起床踏地的第一步会有明显的刺痛感,其疼痛强度在患者症状发生时不尽相同。常见的症状有:
- 早上起床踏下床的第一步,脚底会剧烈刺痛,但多走几步后疼痛有所缓解。
- 运动后会发生脚跟痛。
- 脚跟按压时会有明显的疼痛感。
- 脚跟痛的情形会反复且持续发生。
- 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后疼痛加剧。
足底筋膜炎的症状会为生活带来一定程度的不便和痛苦,从早晨起床时的刺痛,到行走后的疼痛,都会影响日常活动和生活质量,通过适当的治疗和自我管理,可以有效地缓解刺痛。
足底筋膜炎要怎么舒缓?泡热水、按摩有用吗?
足底筋膜炎的疼痛可以通过一些方法舒缓,根据自身的情形选择合适的方法,可以有效舒缓不适与疼痛。
- 热敷或冰敷:热敷或冰敷15-20分钟缓解症状,热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放松肌肉与筋膜,适合用在慢性足底筋膜炎,而冰敷可以减轻发炎和肿胀,适合用在急性足底筋膜炎。
- 按摩:轻柔按摩足底筋膜周围肌肉,帮助促进血液循环,放松紧绷肌肉,减轻疼痛,但要注意急性足底筋膜炎发生时,千万不要按摩刺激足底。
- 穿着适合的鞋子:鞋子可以帮助支撑脚底,选择有支撑性,符合脚结构的鞋子或是可以使用科技足垫,减轻脚的压力,避免筋膜受到刺激而引起发炎。
科技足垫依照以下3原则挑选:
(1)是否有自然足跟包覆:加强足跟包覆可以让足跟发挥最大的吸震能力,并同时提供足跟稳定与支撑性。
(2)是否有动态足弓支撑:踩踏时足垫会自然回弹,动态灵活调整提供足弓像拱桥般的支撑力。
(3)是否有使用吸震垫片:运动时,脚底会受到更多来自地面的冲击力,有使用吸震垫片,可以达到吸震减压的效果。 - 伸展运动:进行伸展运动放松紧张的筋肉,像是小腿肌肉或是足底筋膜,可以有效舒缓足底刺痛,但急性足底筋膜炎应多休息避免运动,待疼痛缓解后再进行。
这些舒缓方法对每个人的效果都不同。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请及时就医,寻求专业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足底筋膜炎治疗
发生足底筋膜炎第一时间最重要的就是休息,避免刺激让疼痛加剧,让脚可以有恢复的时间。一般治疗会先采保守治疗,像是口服药物或物理治疗减缓疼痛,若保守治疗没有改善,则会建议进行增生治疗或是震波治疗。再严重者就需要进行手术开刀治疗。
- 物理治疗:透过热敷、冰敷、电疗、超音波或是足部伸展等方式促进血液循环,舒缓紧绷的脚底肌肉,减轻疼痛与发炎。
- 药物治疗:口服非类固醇的抗发炎药物或是注射皮脂类固醇缓解疼痛及不适。
- 增生治疗:针对疼痛根源治疗,修复受伤的筋膜,将高浓度葡萄糖水或是自体血小板生长因子等药剂注射到足底筋膜与脚跟相连处,刺激足底筋膜自行修复。
- 震波治疗:利用高能量的声波波束通过皮肤直接作用于受影响的区域,促进组织修复和愈合,减轻疼痛并改善。治疗过程中需要多次治疗以达到最佳效果,而效果也因个人情况而异。
治疗脚底筋膜炎除了专业的治疗外,自我照顾也是重要的关键,否则每走一步或是每站一秒多是对脚的伤害。改变不好的走路习惯、穿着合适的鞋子、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控制体重、适量运动或是进行足部伸展及按摩都有助于减轻疼痛,预防足底筋膜炎再次复发。
足底筋膜炎保健运动
不论是年轻人、中年人还是老年人都有可能因为先天身体构造、后天行为等原因而深受足底筋膜炎之苦,通过按摩、运动伸展肌肉与足底筋膜及训练足底与小腿肌力,可以减缓疼痛或预防发炎,让你不再举步维艰。传统的保健运动包括按摩、伸展运动与肌力训练,虽然能带来改善,但对某些人来说,需要投入大量体力或时间,甚至会在过程中感到不适,对此有新的运动方式,提供更轻松、低风险达到相似效果。
创新被动式运动-无压无痛操作简单,容易持续执行:
全身垂直律动是一种轻松且低风险的运动方式,不需要过多的体力参与。
全球运动医学权威陈俊忠教授在《运动比你想的还轻松》书中提到,律动运动是透过机械产生的上下振动,在不需要过多努力的情况下,可有效促进血液循环、放松肌肉与肌膜,达到放松与舒缓的效果。
- 按摩
(1)一般按摩:徒手轻轻揉捏小腿、脚底紧绷肌肉、筋膜,或是脚踩按摩球,稍微施加力道来回滚动按摩,要注意按摩时需注意力道,过程中不可以有疼痛感。
动作要领: - 准备一颗软硬适中的按摩球。
- 脚踩上按摩球,让按摩球在脚底滚动按摩。
- 把球来回在脚掌与脚趾间滚动活动脚趾。
(2)足底拍打律动按摩:温和放松足底紧绷筋膜,同时促进双脚与腿部血液循环、舒缓腿部疲劳。
动作要领:
- 身体放松坐在椅子,双脚放在律动机上。
- 选择个人感受最舒适的律动频率。
- 借由移动双脚,拍打脚底、脚尖、脚跟、足弓等不同部位。
伸展运动
(1)毛巾伸展法:减轻脚掌踏地的疼痛。
动作要领:
- 准备一条长度适中的毛巾,于平地上坐稳。
- 将毛巾套在脚掌并用双手拉住。
- 脚伸直持续10-30秒为一组,一次可做5组。
(2)撑墙伸展法:伸展小腿肌肉。
动作要领:
- 双手伸直轻扶于墙上,单脚向前伸,另一脚向后伸直。
- 脚跟不离地,维持10秒,换脚再重复此动作。
- 左右脚拉伸为一组,一次可做5组。
(3)律动伸展训练与放松:提升足底与腿部血液循环,活化腿部肌群,舒缓走路踩地的不适。
动作要领:
- 身体放松坐在椅子,双脚放在律动机上。
- 选择个人感受最舒适的律动频率。
- 双脚垫起脚尖,维持10秒。
- 脚跟保持在律动机上,脚尖朝上翘起,维持10秒。
- 2个动作重复10次为一组,一次可做3组,组间休息约20秒。
肌力强化训练
(1)脚底抓毛巾训练(初阶):强化训练足底肌肉的力量。
动作要领:
- 准备一条毛巾,将毛巾放在脚下。
- 以脚跟为支点,脚心弯曲,向握拳一样将毛巾抓起。
- 保持出力6秒,休息3秒,重复此动作,做20次。
- 每天可循序渐进做2-6回。
(2)踮脚尖(进阶):伸展筋膜并强化训练小腿与足底小肌肉的力量训练,提高足弓与脚踝稳定性。
动作要领:
- 双脚与肩同宽站在律动机上,可依照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是否要扶着墙壁或桌子。
- 选择个人感受最舒适的律动频率。
- 将背部打直,双脚垫起脚尖,保持10秒放松,重复此动作10-15次。
- 每天训练3回。
参考资料:
- 卫生福利部丰原医院(2023)。足底筋膜炎。
- 仁爱医院(2022)。足底筋膜炎之物理治疗。
- 台大医院(2021)。一下床就痛~足底筋膜炎。
- 卫生福利部台北医院(2021)。改善足底筋膜炎疼痛,医推荐2招居家复健运动。
- 卫生福利部彰化医院(2020)。足底筋膜炎。
- 卫生福利部台东(2015)。足底筋膜炎 下床踩地就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