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大黄鱼养殖迎新突破,东海“明星鱼”产业前景广阔
2024年大黄鱼养殖迎新突破,东海“明星鱼”产业前景广阔
大黄鱼和黄花鱼虽然名字相似,但它们在东海的生活习性却大不同。大黄鱼作为东海的“明星鱼”,不仅适应了这里的复杂环境,还成为了当地渔民的重要经济来源。而黄花鱼则显得低调许多,默默生活在自己的生态位上。
东海:一个复杂的水世界
东海,这片位于中国大陆东岸的边缘海,面积达77万平方公里,平均水深349米。它不仅是中国最大的海,也是世界著名的渔场之一。东海的水文环境极其复杂,长江径流、黑潮暖流和沿岸流在这里交汇,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
夏季,东海南部25米水深的温度分布图显示,这里的水温变化显著,从北向南逐渐升高。这种温度梯度为不同鱼类提供了适宜的栖息环境。而冬季,受冷空气影响,水温下降,鱼类的活动范围也会随之调整。
大黄鱼:东海的“明星鱼”
大黄鱼,学名Larimichthys crocea,隶属于鲈形目石首鱼科。它体长可达40-60厘米,身体侧扁且高,呈金黄色,尾柄长为高的3倍多。大黄鱼不仅外观华丽,肉质更是细嫩鲜美,富含蛋白质,低胆固醇,营养价值极高,被誉为“国鱼”。
大黄鱼是东海的常住居民,主要分布在东海及黄海南部。它们具有明显的洄游习性,冬季在离岸较远的深水区越冬,到了春夏之交,水温回升时,会成群结队地洄游至河口附近或岛屿、内湾的近岸浅水域产卵繁殖。幼鱼则喜欢在浅水区域生活,直到成熟。
大黄鱼是典型的肉食性鱼类,以小鱼、虾、螃蟹、其他甲壳纲动物和鱼类为食。它们的捕食习性与东海丰富的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资源相得益彰,形成了稳定的生态链。
养殖业的“金矿”
大黄鱼不仅是野生环境中的重要成员,更是东海养殖业的“金矿”。据统计,2022年全国大黄鱼养殖产量达到25.8万吨,其中福建宁德一地就贡献了19.47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75%以上。宁德市因此获得了“中国大黄鱼之都”的美誉。
宁德市位于福建东北部,东临东海,拥有长达1046公里的海岸线和4.46万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这里丰富的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资源为大黄鱼提供了充足的天然饵料。亚热带季风气候带来的温和湿润、四季分明的环境,非常适合大黄鱼的生长繁殖。
黄花鱼:东海的“配角”
相比之下,黄花鱼(通常指小黄鱼)在东海的存在感就要低调得多。它们体型较小,一般只有20-30厘米,颜色也较暗。黄花鱼多生活在近岸浅水区,喜欢清澈水流和沙质或泥质底质。虽然黄花鱼也是东海的常见鱼类,但无论是从产量还是经济价值来看,都无法与大黄鱼相提并论。
未来:技术突破带来新希望
近年来,随着水产科技的进步,大黄鱼的养殖技术不断突破。2024年1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成功突破硇洲族大黄鱼的人工繁殖技术,实现了苗种的规模化培育。这一突破不仅为广东地区的海水养殖带来了新希望,也为大黄鱼在更广阔海域的养殖开辟了新路径。
专家指出,硇洲族大黄鱼具有更好的高温耐受性和免疫适应性,有望成为我国热带地区深远海养殖的潜力品种。这表明,未来大黄鱼的养殖范围可能进一步扩大,不仅限于东海,还能在更广泛的海域中繁衍生息。
综上所述,大黄鱼凭借其对东海环境的卓越适应性,以及在养殖技术上的突破,已经成为东海当之无愧的“明星鱼”。而黄花鱼虽然也是东海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但在产量和经济价值上,显然无法与大黄鱼相媲美。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大黄鱼在东海的养殖前景将更加广阔,有望为更多地区的渔民带来丰收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