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建安: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三低”饮食管理指南
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建安: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三低”饮食管理指南
“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饮食管理对于病情的控制和康复至关重要。”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主任医师王建安在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布会上强调。他指出,患者应遵循低盐、低脂、低糖的“三低”饮食原则,减少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新鲜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此外,戒烟限酒也是必不可少的措施。
什么是“三低”饮食?
“三低”饮食原则,即低盐、低脂、低糖,是心血管疾病患者饮食管理的核心。这一原则的实施,需要从食材到注意事项的全方位把控。
低盐饮食
高盐饮食是高血压的重要诱因之一。根据DASH DIET(停止高血压的饮食方法)的建议,心血管疾病患者每天的钠摄入量应控制在1500毫克以下。这相当于约3.75克的食盐。在实际操作中,患者应注意:
- 减少加工食品的摄入,如罐头、腌制品、方便面等,这些食品往往含有较高的隐形盐。
- 烹饪时使用香草、香料代替部分盐分,以增加食物的风味。
- 阅读食品标签,选择低钠产品。
低脂饮食
高脂饮食会加速动脉硬化的进程,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心血管疾病患者应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摄入,同时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具体建议包括:
- 选择低脂或脱脂乳制品,如低脂牛奶、酸奶等。
- 用植物油代替动物油进行烹饪,优先选择橄榄油、菜籽油等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油类。
- 增加鱼类的摄入,特别是深海鱼类,如三文鱼、鲭鱼等,它们富含Omega-3脂肪酸,有助于降低血液中的甘油三酯水平。
低糖饮食
高糖饮食会导致血糖波动,增加胰岛素抵抗,进而影响心血管健康。心血管疾病患者应注意:
- 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避免饮用含糖饮料,减少甜点、糖果等高糖食品的食用。
- 选择低升糖指数(GI)的食物,如全谷物、豆类等,它们能缓慢释放糖分,有助于维持血糖稳定。
- 注意隐形糖的摄入,如某些调味品、酱料中可能含有较多的糖分。
成功案例:从“三低”饮食到健康生活
王建安院士分享了一个成功案例:一位65岁的男性患者,患有高血压和冠心病。在医生的指导下,他开始实施“三低”饮食计划,并配合规律的运动和药物治疗。半年后,他的血压和血脂水平显著改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明显提升。
专家建议:个性化饮食方案是关键
王建安院士强调,虽然“三低”饮食原则具有普遍适用性,但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不同,因此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至关重要。他建议心血管疾病患者在专业营养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的病情、身体状况和营养需求,制订合适的饮食计划。
此外,王建安院士还提醒患者,饮食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同时,患者还应注意监测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定期复诊,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心血管疾病虽然可怕,但通过科学的饮食管理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患者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正如王建安院士所说:“合理膳食、戒烟限酒、适度运动,是心血管健康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