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小关村的北方韭黄传奇:从明代种植到现代发展

创作时间:
2025-01-22 07:25:20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小关村的北方韭黄传奇:从明代种植到现代发展

小关村,位于河北省邢台市南宫市,是一个有着数百年韭菜种植历史的村庄。据当地老支书关太平介绍,小关村村民的祖先关思孝在明代从山西迁居至此,不仅带来了养花技艺,也带领村民开始种植韭菜。自那时起,小关村便以韭菜闻名。

小关村的韭黄种植技艺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至西汉时期。《汉书·循吏传》记载:“太官园种冬生葱韭、菜茹,覆以屋庑,昼夜燃蕴火,待温气乃生。”这种温室培植出来的韭菜被称为温韭,当时被用来进贡皇室和少数权贵。汉昭帝始元六年,朝廷召开盐铁会议,郡国贤良文学提出批评:“今郡国有盐、铁、酒榷、均输,与民争利。散敦厚之朴,成贪鄙之化。是以百姓就本者寡,趋末者众。”这表明,早在汉代,韭菜的种植就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影响力。

在小关村,韭黄的种植技艺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和改良,形成了独特的黄韭种植技艺。据记载,光绪年间,一位名叫刚开慧的种花师傅从北京来到小关村,在关家花园做长工。他不仅带来了北京流行的种花技艺,也开始尝试青韭的反季种植,在古人种植技艺的基础上培植出古人梦寐以求的冬季韭菜——黄韭。

小关村的韭黄之所以能够成为当地的特色农产品,与其独特的种植环境和精湛的种植技艺密不可分。北方的冬季寒冷而漫长,许多作物难以生长,但韭菜却因其耐寒性而得以在冬季种植。据农业专家介绍,韭菜在气温低于5度时仍能继续生长,适合露地或温室栽培。这种特性使得小关村的村民们能够在寒冷的冬季继续种植韭黄,为市场提供新鲜的蔬菜。

小关村的韭黄不仅具有耐寒性,还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口感。据营养学专家介绍,韭黄富含蛋白质、维生素C、钙、磷、铁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温肾助阳、益肝健胃、活血行气等功效。同时,韭黄的口感鲜嫩,香气浓郁,是冬季餐桌上备受欢迎的蔬菜之一。

近年来,小关村的韭黄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村民们在保持传统种植技艺的同时,不断引进新技术和新品种,提高韭黄的产量和品质。目前,小关村的韭黄种植面积已达数百亩,年产量数十万斤,产品远销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地。小关村的韭黄不仅成为了当地的特色农产品,还带动了村民的增收致富。

小关村的韭黄不仅是一种农产品,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韭菜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早在尧帝时期,就有“韭”的记载。《山海经》中,韭经常作为标志性的物产,用来描述那些山川神迹。而在《礼记》中,庶人每年都要祭祀天地神灵,“庶人春荐韭,夏荐麦,秋荐黍,冬荐稻”,韭菜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宋代大学问家苏易简曾对宋太宗说:“臣闻,物无定味,适口者珍。臣只知齑汁为美。”他讲述了一个寒夜畅饮后,用雪洗了手,急匆匆喝了好几碗齑汁,把肺肠之中的浊气涤荡而尽的故事。而范仲淹在长山醴泉寺读书时,每日煮两升小米做成一盆粥,然后放置一夜让粥凝结,再用刀划成四块。每天早晚各吃两块,以几根韭齑沾着盐醋佐食,后世称之为“划粥断齑”。

小关村的韭黄见证了千年的历史变迁,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不仅是小关村的特色农产品,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在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战略中,小关村的韭黄产业将继续传承和发展,为村民带来更多的福祉,也为中华饮食文化增添新的光彩。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