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许镜清:从《西游记》到《黑神话·悟空》,一位音乐人的40年传奇

创作时间:
2025-01-21 23:56:37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许镜清:从《西游记》到《黑神话·悟空》,一位音乐人的40年传奇

“音乐一响,全体起立了”

最近,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在中外都疯狂刷屏:玩游戏的人懂门道,即便是不玩的人也对游戏里的中华传统文化元素上头。

除了贯穿游戏始终的古建,另一大亮点,就是配乐。

那首带着 RAP 的《往生咒》,在脑海里疯狂盘旋上头;

而配乐中除了《往生咒》,另一首最能勾起人们 DNA 的,应该是那首被作为背景音乐的《云宫迅音》吧:

在游戏中加入了唢呐改编,整首曲子更为衬景,有悲拓之意。

这首《云宫迅音》,某种程度来说,就是 1986 版《西游记》电视剧的代表。

外网网友说:“这首歌一响起,我的眼睛哭得就像沙滩一样”,“这首配乐一响起,我哭得像个孩子”...

很有趣的是,这首如今象征着“怀旧”的曲子,却在当时的年代,是完全超前的存在:运用了雅马哈的合成器和电子鼓,甚至被人称为“中国第一首电音”。

比起《云宫迅音》的灵,游戏里还用了那首《敢问路在何方》,比起电视剧原版,游戏版本里更加萧凉荡气,但熟悉的旋律犹在。

这些原声,都是 40 年前那版《西游记》的灵魂。

而今天要讲的人,就是承包了《西游记》所有配乐的许镜清。

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个名字还有点陌生:“可能很多人都听过他的歌,但却没有听说过他”。

《西游记》片头曲

来源于农民工的敲碗声

从这首响彻大江南北的《云宫迅音》说起。

如今听起来早已是经典,但在当初,它的诞生一波三折。

那时候,正在执导《西游记》剧集的杨洁,正在为这 2 分 40 秒的片头曲焦头烂额。

前前后后她一共找了 7 位作曲家,但没有一首作品能让人满意:太顺理成章,也太脸谱化。全盘民乐,让人腻味。

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许镜清接到这个任务时,杨洁只跟了他说,你随意发挥,我们最后会按照你的音乐的感觉,来剪辑画面。

要用一个大主题,来将西游记里形形色色的人物章节,人生困惑,笼络在一起,不是件容易的事。

而给予许镜清灵感的,是有一天窗外,他听见几个农民边谈笑走过,边叮叮当当敲击着饭盒的声音。

强有力的节奏,让人想到了孙悟空挥动金箍棒,唐僧西天取经寻找奥义的执着,这就是《云宫迅音》最初的动机。

接下来,是为编曲焦头烂额:管弦乐无法呈现孙悟空翻云腾雾的灵,传统的胡琴又少了那种筋斗的劲感。

而给许镜清使用“电音”的灵感的,却是邓丽君,他想到邓丽君在通俗唱法中,伴奏里使用的电音让整个声音都有飘逸的感觉,于是把电子元素,加在了曲子中。

运用电子合成器,运用了包括贝斯和非洲手鼓在内的十几种乐器,穿插女声吟唱的效果,创作出了《云宫迅音》。

再听这首歌,只觉得神妙至极,那种山长水远,又带有着传奇色彩的灵韵,让西游记的空间跃然于眼前。

许镜清的创作,获得了 86 版西游记剧组的一致好评 —— 而在当时,因为使用电音实在是太过“超前”,正式被采用还经过了一波三折。

在杨洁导演的力保下,最终《云宫迅音》的 2分 40 秒,成为了所有人的童年回忆。

那时候可以听见让 · 雅尔的电音旋律在街头响起,也可以听见电子元素就这么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里。

当然更动人的,是在技术并不先进的时代,这一群创作者们,求新求变的勇敢创意。

一人承包《西游记》所有配乐

他却被遗忘了很久

因为《云宫迅音》的灵思,许镜清就这么“命中注定”般地承包了所有《西游记》的配乐。

现在想起来,虽然只有 25 集,但《西游记》的剧版观感极为丰富,而每一首音乐,都和画面很契合。

另一首能勾起所有人回忆的大概是《敢问路在何方》:

这首曲也是来自许镜清的一次灵感。有一天在等公交,看着边上小贩辛勤推销货物时,许镜清想到了自己的母亲,因此有了这一首词曲。

承包了《西游记》的所有配乐,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在《西游记》的整个创作团队里,却显得籍籍无名。

当时歌曲得奖,没有人通知他:许镜清是在传达室里,得知自己获奖的消息的。

而很多人用他的旋律,却也没有付他的版权费:

直到 2016 年,许镜清发了一条微博,说自己毕生心愿是办一场西游记的音乐会。

而这个愿望,是由众筹帮它实现的。

个中真正原因,很难再去索究:真正认真做事的老一辈艺术家,像许镜清这样,像杨洁这样,名字总是在作品之后的。

《黑神话·悟空》的神级配乐

这次的《黑神话·悟空》,《云宫迅音》的使用算是一种对 1986 版《西游记》的致敬。

而其他几首配乐,也都有值得关注的元素。

在外网爆火的《往生咒》,在游戏预告释出的时候,敲电子木鱼,赛博诵经就已经让网友疯狂上头,而它是蒙古西部古老的火影演奏技巧,结合传统民乐融合而成的;

有 up 主总结了外网网友对往生咒上头的画面,超有意思

还有游戏中运用由国家非遗传承人熊竹英带来的陕北横山说书,以及者来女的《三界四洲》...

都在讨论的《黑神话·悟空》,中国人玩出了情怀,而的确也让外国网友上头。

有不少网友好奇,是否《黑悟空》是一种文化输出?

这个定论大概是有些太重了,比起文化输出,它更像是一种展示,像是建起了某座桥梁:在进击的画面,而与画面极其相适配的音乐中,无论中外的观众,都能感受到一种乐趣。

而这种乐趣也许会在某个时刻,化为一种更深的情感联结。

就像有国外网友说,因为玩了这档游戏,那只猴子不再只是一只“猴子”,而有自己的名字,叫悟空。

就像许镜清本人也说,如果当时有如此逼真的特效展示,那么《西游记》质量上会有一个大提高,也是为更多人认识带来可能性。

从视觉开始,再去讨论深度,而不是一上来就讲沉甸甸的深度和道义,这是属于这个时代的文化表达。

爱上这个游戏,然后去读了《西游记》的书,进而感受到了这本书所表达的丰厚主题,看到了那些关于人生意义的讨论和哲思。

这何尝不是很自然,很好的中国文化表达。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