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安全使用指南:5大自救要点+8项预防措施
燃气安全使用指南:5大自救要点+8项预防措施
2024年6月17日,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民治街道白石龙社区发生一起燃气泄漏事故,造成周边1190户居民停气。幸运的是,由于发现及时并妥善处理,未造成人员伤亡。这起事故再次敲响了燃气安全使用的警钟。那么,面对燃气泄漏,我们该如何自救?又该如何预防此类事故的发生呢?
燃气泄漏自救指南
立即打开门窗通风:一旦发现燃气泄漏,应迅速打开所有门窗,让燃气散发出去。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是防止燃气积聚的关键。
不要开关任何电器:各种电器开关、插头与插座的插接都会产生火花,如果室内燃气浓度较高,极易引发爆炸。因此,不要触碰任何电器开关,包括电灯、空调等。
不要使用电话:拿起或放下话筒时,机内会产生瞬间高电压,可能引发爆炸。应立即到室外安全地带拨打119和燃气公司电话求助。
不要在室内穿脱衣服:人们在室内穿脱衣服,尤其是化纤类衣物时,容易产生静电。据测试,脱毛衣产生的静电最高可达2800伏,足以引发燃气爆炸。因此,应避免在室内穿脱衣物。
迅速撤离至安全地带:在完成上述操作后,应立即撤离至室外安全地带,等待专业人员到场处理。
燃气泄漏预防措施
使用后及时关闭阀门:每次使用燃气后,应及时关闭灶具开关和灶前阀。如果长时间外出,还需关闭表前阀。
使用时不要离开:在使用燃气灶具过程中,人不能远离,防止因沸汤溢出或风吹引起灶具熄火,导致燃气泄漏。
定期检查胶管连接处:在日常使用中要注意检查,及时修理,防止燃气灶具漏气。重点检查燃气表外壳、燃气管线上的各个连接点、气嘴旋塞、胶管等部位。
保持厨房通风:长时间使用燃气时,要保持厨房通风良好。如果通风不畅,容易造成一氧化碳中毒。一台双眼燃气灶,如果安装在容积小于6立方米的厨房内,每小时换气应该不少于5次。
发现异味立即处理:如果发现燃气灶附近有异味,应立即开窗通风,并及时到安全地带拨打电话报警。同时,严禁各种火种进入室内,更不能开关电灯、抽烟及现场拨打电话等。
使用符合标准的燃气具:一定要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燃气具,严禁使用红外线灶具。红外线灶具会因燃烧不充分产生有害气体,极易造成室内人员中毒。
定期更换燃气胶管:胶管应每18个月更换一次,防止出现龟裂、老化或发硬发脆。使用专用燃具连接软管,如不锈钢波纹管或金属包覆管,使用年限一般为8年。
遵守“十不准”规定:包括不准在厨房使用多种气源、不准在燃气设施上绑绳索、不准擅自改动燃气设施等。
燃气安全使用小贴士
做好日常检查:常用方法是在可能漏气的部位涂抹肥皂水,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切勿使用明火检查。
安装智能化设施:根据《深圳经济特区城市燃气管理条例》,新建住宅应安装自闭阀等自动切断装置和智能燃气计量表。餐饮等行业应安装可燃气体报警装置。
定期专业检查:燃气企业应当对用户自用燃气管道及设施每年至少检查一次。用户应配合安全检查,及时整改发现的问题。
及时更换老化设备:液化石油气热水器、燃气灶的使用年限为8年,超过此期限必须及时更换。
警惕“黑燃气”:为确保安全,应到正规燃气企业购买液化石油气,杜绝使用来源不明的“黑气”。
燃气安全无小事,每个人都应该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提高防范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燃气事故的发生,保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