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龙胆泻肝汤:中医大师的变通应用与现代临床实践

创作时间:
2025-01-21 23:50:39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龙胆泻肝汤:中医大师的变通应用与现代临床实践

龙胆泻肝汤是中医临床上常用的方剂,主要用于治疗肝胆实火上炎或湿热下注所致的各种病症。其经典组成为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川木通、车前子、当归、地黄、柴胡、甘草等。然而,中医大师叶心清在临床实践中对其进行了巧妙的变通应用,使其疗效更佳且更安全。

01

叶心清大师的变通应用

叶心清大师在使用龙胆泻肝汤时,主要进行了三处重要的变通:

减少苦寒药物

龙胆草苦寒伤胃,方中再配栀子、黄芩、木通等则苦寒之性更甚,易伤胃气,也不利于湿邪之化,应当减其苦寒。龙胆草用量限在6克以下,并去木通、黄芩,加蒲公英、射干。蒲公英,苦寒且甘,入肝胃经,同样可以清泄肝热,且可甘缓胃气。射干,苦寒入肺经,此处用之,决非取其清痰热利咽喉之功,而是以其降火之力助龙胆草的清泄之功,所谓“清金抑木”矣,而且射干伤胃之寒较栀子、黄芩为弱。

行气渗湿

不用柴胡、木通,易用茯苓、枳壳。因柴胡除清热解郁外,还能升举阳气,肝火上炎者,常常挟有肝阳上亢,故柴胡宜去。木通苦寒之性太甚,且滑利力大,恐伤胃气又伤阴津而去之。茯苓甘平,入心肺脾胃肾诸经,渗湿而不伤正,健脾和中,既护胃气,又可抑木,所谓“扶土以抑木”矣。枳壳性微寒,行气畅中既利于渗湿又不伤胃气,易之为宜。

加入引经药

应加入引经药,用薄荷3克,薄荷辛凉,入肺肝经,既引药达肝经,又可清头目,利咽喉,倍增其效。

叶心清大师认为,肝胆实火易生,湿热常注,故清理肝胆之法,一则泻肝,二则清利,两者缺一不可,最宜用龙胆泻肝汤,临诊时之所以要变通,一是增其效力,二是保护胃气,治病不可不知“胃气为本”也。

02

现代临床应用

龙胆泻肝汤在现代临床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内外妇儿无所不及。以下是其在内科疾病中的具体应用:

失眠(肝火扰心)

主症为不寐多梦,甚则彻夜不眠,急躁易怒,伴头胀头晕、目赤耳鸣、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数。病机为肝郁化火、上扰心神,因龙胆泻肝汤具有疏肝泻火、镇心安神之功,故临床多联合朱砂安神丸治疗;或配伍镇静安神之品,如珍珠母、龙牡重镇安神,酸枣仁、柏子仁龙眼肉养血安神。不寐临床常见证型有心肝火旺、阴虚火旺、心肾血虚、痰火扰神、脑络瘀阻等类型,以肝郁化火、上扰心神所致的肝火扰心最为常见,也是不寐病的早期表现类型,治疗得当,可以阻止疾病向纵深方向转化。这其中阻止火热伤阴是十分关键的,及时准确应用以龙胆泻肝汤为基础的清泻肝火,方显得尤其重要和必要。

癫痫(肝火痰热)

主症为平时急躁易怒、面红目赤、口苦咽干、咯痰不爽、心烦失眠、便秘溲黄;发作时,昏扑抽搐吐涎伴吼叫,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病机概要为肝郁化火、痰火内盛,上扰元神。因龙胆泻肝汤清泻肝胆之火,故可用于癫痫肝胆炽盛型的治疗。有人报道癫痫涵盖气滞血瘀组(81.5%)、肝郁痰凝组(56.6%)、心脾两虚组(41.9%)、肝肾亏虚组(37.5%)等四个常见证型,同时中医认为癫痫病机与痰关系最为密切,所以肝郁痰凝为癫痫的基本病机,疾病发展的中期可伴血瘀,后期会进展到虚证,如血虚、阴虚。如果肝郁化火、痰湿化热,可出现肝火痰热,临床可选择龙胆泻肝汤联合涤痰汤治疗,或在此方基础上配伍化痰开窍之品,如胆南星、菖蒲、郁金之属。

胁痛(肝胆湿热)

主症为胁肋胀痛、口苦口黏、胸闷纳呆、恶心呕吐,小便黄赤、大便不爽,或兼有身热恶寒、身热发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病机概要为湿热蕴结、肝胆失疏、脏腑失和。胁痛分为四个证型,即肝胆湿热、肝郁气滞、肝脉瘀阻和肝肾阴虚。本方具有清利肝胆湿热之功,故适用于肝胆湿热而致的胁痛。如出现胁痛伴黄疸者,配合茵陈蒿汤;大便干结者配合大柴胡汤;疼痛明显者配合川楝子、元胡、香附之属。

阳痿(湿热下注)

主症为阳痿不举,阴茎痿软弛长、阴囊坠胀作痛、潮湿多汗、瘙痒腥臭;胁胀胸闷、疲倦体困、泛恶口苦、尿黄灼痛、大便不爽;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病机概要为湿热下注,蕴结肝经,致宗筋不利。本方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之功,故适用于阳痿之湿热下注者。阳痿大多为脾肾阳虚,但不乏下焦湿热者,所以一味补肾非固定之法,对于补肾疗效可疑者,不妨换一个思路治疗,用龙胆泻肝汤一试。

鼻衄(肝火上炎)

主症多为两侧弥漫性鼻衄,重者可出现反复发作。常伴有头痛、目眩耳鸣、烦躁易怒、两目红赤、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病机概要为火热上炎、迫热妄行、上溢诸窍。而本方具有清肝泻火、凉血止血之功,所以可治疗鼻衄之肝火上炎。血证的病机不外热、瘀、虚,热伤脉络为病之初;血溢脉外便是瘀,此为病之中;失血过多,元气耗伤则必虚。上焦出血多源于火热,所以选择此方治疗,可联合止血之品,如藕节、白茅根、茜草之属。

吐血(肝火犯胃)

主症吐血色红或紫暗、口苦胁痛、心烦易怒、不寐梦多,面颈胸臂可见血痣赤缕,舌红绛、脉弦数。病机概要为火热伤及胃络。而本方具有清肝泻火、凉血止血之功,所以也可治疗肝火犯胃之吐血,常配十灰散,或白及、乌贼骨、大黄粉等止血之品。《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吐血》中提出了著名的治吐血三要法是:宜行血不宜止血,宜补肝不宜伐肝,宜降气不宜降火。这充分体现了胃腑以通降为顺的宗旨,恢复胃气功能优先于各种止血措施,其意义重大。

最后,需要关注的是,肝火上炎与肝胆湿热,二者本质上讲是湿热邪气,在偏寒或偏热与偏燥或偏湿互相组合或融合后,呈现的两种表现形式,即一个问题两个方面,热大于湿呈火(燥)之象者,为肝火上炎,火性炎上,故出现上焦症状,进一步发展可能伤及阴津;而湿大于热呈寒(湿)之象者,为肝胆湿热、寒湿趋下,故出现下焦表现,进一步发展可伤及阳气。也就是说,湿热偏上焦者,多肝(心)火;湿热偏下焦者多为肝(肾)湿热。关于剂量与疗程问题,龙胆草和川木通尽量不超过10g。另外,还要注意中病即止。

03

现代研究进展

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了龙胆泻肝汤的多重药理作用。其主要成分龙胆草具有显著的抗炎、抗病毒和免疫调节作用;黄芩和栀子则具有明显的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泽泻和车前子有利尿和降脂效果;当归和地黄则具有补血和滋阴的功效。这些成分协同作用,使得龙胆泻肝汤在治疗肝胆疾病方面具有科学依据。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龙胆泻肝汤并非万能药。它主要适用于肝胆实火和湿热症状,对于虚寒体质的患者并不适宜。此外,长期使用可能会对胃气造成影响,因此需要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龙胆泻肝汤作为传统中药方剂,在中医临床上具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叶心清大师的变通应用和现代临床实践,其疗效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和验证。然而,使用时仍需谨慎,应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和有效。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