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景迈山古茶林:全球首个茶主题世遗的科技保护之路

创作时间:
2025-01-22 03:07:13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景迈山古茶林:全球首个茶主题世遗的科技保护之路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是全球首个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这片占地1.8万亩的古茶林,不仅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种植历史最悠久的人工栽培古茶林之一,更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典范。近年来,景迈山推出了一系列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进一步维护这片珍贵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

01

生态环境监测系统

在景迈山下的遗产“四中心”监测中心,工作人员通过电子大屏实时监测景迈山的生态环境。景迈山监测预警平台系统已实现对日常管理过程中从发现预警、处置预警,到最后解除预警的闭环流程。该系统投入使用以来,通过前端自动监测设备、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和高清摄像头等监测手段,采集监测数据869万多条,完成预警处置68次,并将数据接入国家监测总平台,有效保障了景迈山日常管理工作,提升了监测质效。

02

科学研究与技术应用

保护生物多样性,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至关重要。昆明北郊,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内,有一座特殊的博物馆——种子博物馆。展厅内,一面巨大的“种子墙”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2000多根整齐排列的亚克力柱中,盛放着色彩斑斓、形态各异、大小不一的植物种子。种子博物馆的展陈主要用于科普,更多宝贵的种质资源则珍藏于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作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这里是亚洲最大的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保存各类野生生物种质资源2万余种、30余万份,为众多野生生物提供了一个安全的避风港。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种质库不仅保存了众多植物种子,还抢救性收集和保存野生植物的离体材料、DNA、微生物、动物种质资源等遗传材料。”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主任伊廷双介绍,“因此,种质库也被形象地称为‘种子银行’。”

保存了那么多种质资源,如何更好发挥它们的作用?

“科学利用就是最好的保护方式。”伊廷双举了一个例子,“野生羊肚菌味道鲜美,但是产量很小。我们通过驯化野生羊肚菌,选育出可进行人工培育的新品种,就能让大家都吃上物美价廉的羊肚菌。”

03

社区参与与保护意识

景迈山的早晨,青山与云雾为伴,郁郁葱葱的树林错落有致。“高大的榕树、樟树下,错落分布的便是古茶树,这是我们祖辈传承下来的林下茶种植技术。”普洱市澜沧县惠民镇景迈村村民岩温发告诉记者,这里的先民很早就懂得种生态茶,依靠自然落叶形成的腐殖质和土壤为茶树提供养分,利用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防治病虫害。

“看,这里有‘螃蟹脚’!”普洱景迈山古茶林保护管理局局长张丕生轻轻拨开茶树枝叶,一种枝条节状带毫的寄生植物映入眼帘,“‘螃蟹脚’一般生长在上百年的古茶树上,这也是景迈山良好生态的印证。”

景迈山传承千年的“敬畏自然、保护山林”“茶林共生、人地和谐”的生态伦理和生产生活智慧,塑造了景迈山生态之美,也留下了一座生态宝库。

04

保护成效与可持续发展

景迈山申遗成功带来了绿色“流量”,生态旅游持续火爆,一年来共接待游客40.2万人次,同比增长33.52%;实现旅游收入3.38亿元,同比增长184%。景迈山的变化让保护传承也面临新的课题。

“一年来,上山游玩的游客越来越多,我们酒店每个月的入住率都保持在80%以上,还有客人预订了2025年的客房订单,这在以前都是不敢想的事。”国庆期间,芒景村腊龙·云栖小筑客栈入住率爆满,主理人刀岩亮精心布置客栈,为入住客人量身定制了景迈山深度游线路。

为更好保护遗产地生态资源和文化景观,当前,普洱市启动景迈山碳足迹核算工作,溯源分析景迈山申遗成功一年来整体区域以及茶产业、文旅产业的碳排放情况,为景迈山保护提出减排策略和产业发展建议。景迈山碳足迹核算成果预计今年底发布,将成为国内首个开展碳足迹核算的世界遗产。

景迈山申遗成功,其保护和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申遗成功一年后,记者再次进入景迈山,深切感受到当地群众内心的自豪骄傲已外化为对景迈山一草一木的爱惜,人们自觉将山水林田湖草沙视为生命共同体,更加注重遗产地空间统筹,保护与发展意识不断增强,生动实践持续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积极推动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化。

在景迈山,以爱护为媒,“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