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惊!原来我们的血液里还有这些“甜蜜”的秘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惊!原来我们的血液里还有这些“甜蜜”的秘密

引用
澎湃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30214018

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血液总是带着一种咸腥的味道,这是我们在不小心咬破嘴唇或者受伤流血时的直观感受。然而,从某种角度来说,我们的血却是“甜”的,这背后隐藏着人体代谢的神奇奥秘。下面让我们一起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探索血液中“甜”的秘密。

血糖:血液“甜味”的源头

我们所说的血“甜”,根源在于血液中的葡萄糖,也就是血糖。葡萄糖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就像汽车行驶需要汽油一样,我们身体的各个细胞进行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葡萄糖提供的能量。

正常情况下,人体的血糖浓度会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空腹时,血糖一般在3.9~6.1mmol/L ,进食后血糖会有所升高,但一般也不会超过7.8mmol/L。这个稳定的范围就如同一个精密的天平,是由体内复杂的调节机制来维持的。而在这个调节过程中,胰岛就像是一个勤劳的“小卫士”。

胰岛中有2种重要的细胞,一种是胰岛α细胞,另一种是胰岛β细胞。胰岛β细胞能分泌胰岛素,当我们进食后,血糖升高,胰岛素就会像接到指令的“快递员”一样,迅速出动,将血液中的葡萄糖运送到细胞内,让细胞能够摄取和利用这些能量。而胰岛α细胞能分泌胰高血糖素,它会在血糖降低时发挥作用,能促使肝脏将储存的糖原分解为葡萄糖释放到血液中,使血糖升高。正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这2种激素相互配合,一升一降,共同维持着血糖的平衡,让我们血液中的“甜蜜”始终处于合适的水平。


图源:图虫

甜蜜的“旅程”:葡萄糖在体内的代谢

当葡萄糖进入细胞后,一场奇妙的“代谢之旅”就开始了。细胞就像一个功能齐全的“小工厂”,葡萄糖在这里会经历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最终为细胞提供能量。这个过程主要分为3个阶段: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

糖酵解是葡萄糖代谢的第一步,就像是一场“初赛”。在细胞质“赛场”中,葡萄糖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被分解为丙酮酸同时产生少量的能量和一种化学物质。这个过程不需要氧气的参与,就像短跑比赛,虽然速度快,但产生的能量相对有限。

接下来,丙酮酸进入线粒体这个细胞的“能量制造核心区”,参加“决赛”——三羧酸循环。在这里,丙酮酸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反应,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水以及更多的NADH和FADH₂。这些物质就像是能量的“半成品”,等待着进一步加工。

最后,在线粒体内膜上,它们通过一系列电子传递链的作用,将电子传递给氧气,同时产生大量的ATP,这才是细胞真正能够利用的“能量货币”。这个过程就像是一场高效的“能量生产线”,源源不断地为细胞提供维持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甜蜜失衡:血糖异常带来的困扰

得了糖尿病,血液中的“甜”就像是脱缰的野马,不受控制地升高。患者可能会出现“三多一少”的症状,即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血糖升高后,肾脏在过滤血液时,无法将过多的葡萄糖完全重吸收,大量葡萄糖就会随着尿液排出体外。为了排出这些多余的糖分,身体需要排出更多的水分,所以患者会出现多尿的症状。大量水分丢失,患者就会感到口渴,从而大量饮水。而由于细胞无法正常摄取利用葡萄糖,身体得不到足够的能量,就会消耗体内储存的脂肪和蛋白质来提供能量,导致体重减轻。同时,身体为了获取更多能量,还会刺激食欲,使得患者食量增加。

除了糖尿病,低血糖也是血糖异常的一种情况。当血糖浓度低于正常范围时,大脑这个“能量需求大户”就会因为缺乏能量供应而“闹情绪”。患者可能会出现头晕、心慌、手抖、出汗等症状,严重的甚至会昏迷。一般来说,低血糖常见于没有按时进食、过度运动或者糖尿病患者使用降糖药物过量等情况。


图源:图虫

守护血液的“甜蜜”平衡

为了守护血液中“甜蜜”的平衡,我们需要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首先,饮食是关键。要保持均衡的饮食结构,避免过多摄入高糖、高脂肪、高盐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食物。

其次,适量运动也必不可少。运动可以增强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就像给胰岛素这个“快递员”配上了一辆更快的“电动车”,让它能更高效地将葡萄糖运送到细胞内。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比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或者75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像跳绳、打篮球等,都对维持血糖平衡非常有帮助。

另外,定期体检也很重要。特别是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高血压等高危因素的人群,更要定期检测血糖,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对于已经患有糖尿病的患者,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按时服药或者注射胰岛素,控制好血糖水平,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原文来自上海市护理学会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