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新城疫防控指南:从疫苗接种到生物安全
鸡新城疫防控指南:从疫苗接种到生物安全
2024年7月,巴西一家养鸡场爆发鸡新城疫疫情,导致所有鸡只被屠宰销毁,并引发全球禽肉市场震动。这一事件再次敲响了警钟:鸡新城疫这一高传染性、高致死率的疾病,仍然是全球养鸡业面临的重大威胁。对于广大养鸡户来说,如何有效防控鸡新城疫,保障鸡群健康和生产效益,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鸡新城疫:养鸡业的“头号杀手”
鸡新城疫,又称亚洲鸡瘟,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是呼吸困难、下痢、神经紊乱、黏膜和浆膜出血。该病不仅传播速度快,而且致死率极高,一旦爆发,可造成鸡群大量死亡,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近年来,随着养鸡业的规模化发展,鸡新城疫的防控形势日益严峻。特别是在秋冬季节,由于气温变化大,鸡群容易受到病毒侵袭,疫情爆发的风险显著增加。因此,科学防控鸡新城疫,不仅是保障鸡群健康的关键,也是提高养殖效益的重要途径。
疫苗接种:预防鸡新城疫的最有效手段
疫苗接种是预防鸡新城疫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目前,市场上已有多种新城疫疫苗可供选择,包括活疫苗和灭活疫苗两大类。活疫苗又分为弱毒疫苗和中等毒力疫苗,如LaSota株、Clone30株等;灭活疫苗则主要用于成年鸡的免疫。
值得注意的是,普莱柯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洛阳惠中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鸡新城疫、禽流感(H9亚型)、禽腺病毒(I群,4型)三联灭活疫苗”已获得农业农村部批准。这款疫苗采用国际首创的I群禽腺病毒Fiber-2蛋白在大肠杆菌中高效可溶性表达技术,能够同时预防三种重要病毒性疾病,大大简化了免疫程序,减少了免疫过程中对鸡群的应激反应。
在实际操作中,养鸡户应根据鸡群的日龄、健康状况和当地疫情情况,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一般而言,雏鸡在7-10日龄时进行首次免疫,使用弱毒疫苗如H120株;在3-4周龄时进行第二次免疫,使用中等毒力疫苗如LaSota株;在8-10周龄时进行第三次免疫,使用灭活疫苗。成年鸡则需要定期进行加强免疫。
生物安全:构建防控屏障
除了疫苗接种,加强生物安全管理同样是防控鸡新城疫不可或缺的一环。养鸡户应建立严格的生物安全体系,从环境控制、饲养管理到日常消毒,形成全方位的防护网。
环境控制:保持鸡舍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避免极端天气对鸡群的影响。秋冬季节要注意保温,防止贼风侵袭。
饲养管理:实行全进全出和封闭式饲养制度,不同日龄的鸡只应分开饲养。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增强鸡只的体质和免疫力。减少应激因素,避免过度拥挤、突然换料等情况。
日常消毒:定期对鸡舍、用具和环境进行全面消毒。选择高效、广谱的消毒剂,如过氧乙酸、氢氧化钠等。特别要注意鸡只经常接触的地方和排泄物堆积处。
疫情监测:定期观察鸡只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采取措施。建立疫情报告制度,及时向兽医部门通报情况。
应急处理:及时控制疫情扩散
即便采取了严密的预防措施,也难以完全杜绝疫情的发生。因此,养鸡户还需要制定应急处理预案,一旦发现疑似病例,立即启动应急程序:
隔离病鸡:将疑似感染的鸡只立即隔离,避免与健康鸡接触。
紧急接种:对全群鸡只进行紧急免疫接种,使用3倍剂量的LaSota株活疫苗,必要时可注射I系活疫苗。
药物治疗:使用抗病毒药物如清解剑客,配合抗生素预防继发感染。同时补充多维电解质,增强鸡只抵抗力。
全面消毒:对整个鸡舍和用具进行彻底消毒,切断病毒传播途径。
无害化处理:对病死鸡和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疫情扩散。
鸡新城疫的防控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养鸡户树立科学的防疫理念,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在实际操作中,既要重视疫苗接种这一关键环节,又要注重日常管理和环境控制,形成多重防护。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降低鸡新城疫的发生率,保障鸡群健康,实现养殖效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