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城三中校园马拉松:1158人参与,书记校长领跑10公里
重庆大学城三中校园马拉松:1158人参与,书记校长领跑10公里
12月26日,重庆大学城第三中学校(以下简称“大三中”)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校园马拉松运动会。全校1158名师生和家长代表共同参赛,重庆市南渝中学副校长、重庆大学城第三中学党总支书记李先全,重庆大学城第三中校长陈洪龙全程领跑,和学生们一起感受了运动的快乐。
“阳光杯”校园马拉松:让每个孩子都参与进来
这场“阳光”校园马拉松的里程设有1公里、3公里、5公里共3个组别,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条件选择赛项。活动当天,该校1100余名学生和受邀参赛的70余名家长一起,兴致勃勃地参加了比赛。“做不一样的自己!”“奔跑、自信、阳光!”在比赛过程中,大家相互激励,用汗水和毅力展现了青春风采。
重庆市南渝中学副校长、重庆大学城第三中学党总支书记李先全表示,学校以自愿参与加鼓励的方式,鼓励全校的同学们参加这场“阳光”校园马拉松。最终,该校95%以上的学生都参加了这场人生中的首届马拉松。
一封邀请函:书记校长领跑10公里
早在一周以前,李先全便收到一封来自该校初二三班学生的邀请函。学生们热情洋溢地邀请李先全一起参加跑步:“我们初三二班全体同学诚挚地邀请您参加校园马拉松,担任我们班的嘉宾,带领我们班参加五公里马拉松的27名同学,实现一次巨大的突破。”
收到这份邀请函后,李先全一口答应下来。没想到,接下来李先全还收到其他年级学生的邀请,“不能厚此薄彼”,他一一答应。在比赛过程中,由于年级不同,学生跑的先后顺序也不同,李先全带领着学生们,跑完了所有的里程,全程至少超过了10公里。
运动让人阳光:从“累死了”到“轻松拿捏”
初二(3)班的班主任刘强此次也陪着学生们跑完了马拉松。他说,从初一开始,每天他便和学生们在400米的操场上跑步。一年半下来,学生们身体素质明显变好了,以前,一些体型偏胖的孩子一圈没跑完,就吵着“累死了”,现在可以“轻松拿捏”。
“运动让学生们更阳光自信。”该校德育主任罗斌告诉记者,大三中秉承着“天天有运动、周周有比赛、月月有活动、每期有运动会”的目标,把“无体育不南开”的精神传承下来,让孩子们在运动中磨练心智,树立战胜困难的决心,寻找自我的价值。
特殊的参与者:孤独症儿童的融入之路
“姨妈,我得到奖章了!”走下跑道,大三初一年级学生小辉(化名)满脸笑容地告诉姨妈张女士。张女士介绍,在小辉2岁时,医院诊断其为孤独症患者,在学校和家长共同努力下,尽力满足他接受正常义务教育的需求。现在,他已能和其他同学一起玩耍,看不出有何不同之处。
“比赛结果不重要,我们更希望看到这些‘星星的孩子’借此提高交往能力,更好地融入社会。”张女士说。
体育教育:不只是锻炼身体
“体育不仅仅是对身体的锻炼,更是对人格的健全和培养。”在李先全看来,学生们在体育活动参与中,会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对他们的意志品质、思想作风和精神气质是一个很好的磨炼与培养的过程。
大三中校长陈洪龙表示,针对“小胖墩”“小眼镜”等问题,学校联合南开共同体成员校举办田径运动会、趣味运动会、校园足球班级联赛等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竭尽全力保障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和效果,有力提升了学生的体能素质和健康水平。目前,全校师生每天人均体育运动时长超过2.1小时。
家校协作:共同助力学生成长
“之所以让家长也参与体育活动,是考虑到初中学生处于青春期,很多家长无法和孩子沟通交流,面对孩子的‘叛逆’,他们不知所措。”李先全表示,学校通过优化体育课程内容、丰富体育文化生活,让学校和家长之间共创、共享、共策,形成了良好的家校协作共育局面。
参加完学校马拉松赛后,3000多名家长在微信群里热聊起来。家长们纷纷表示:“孩子参加了学校体育运动,收获很大!”“希望学校能多组织这样丰富多彩的活动”。
教育的温度:从学校到国家
2024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达42906亿元,排在各项支出的首位。这笔庞大的资金,正是国家对教育事业高度重视的体现。而重庆大学城第三中学的这场校园马拉松,正是国家教育政策在基层落地生根的生动实践。
“让生命更阳光”,这是大三中的办学理念,也是对每一个孩子最美好的期待。在这场马拉松中,每一个参与者都是胜利者。他们用汗水和毅力,诠释了运动的真谛,展现了生命的活力。这场马拉松,必将成为影响他们一生的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