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头部券商违规案件频发,监管重拳出击维护市场秩序
2024年头部券商违规案件频发,监管重拳出击维护市场秩序
2024年,中国证券行业迎来史上最严监管年。据统计,全年共计发出超过230张罚单,其中投行业务相关罚单占比高达四成。海通证券、中信建投、中信证券等头部券商频频因违规行为被监管处罚,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违规行为频发,内控问题成重灾区
据券商中国记者梳理,2024年至少有43家券商收到了与投行业务相关的罚单。其中,被罚次数在5次及以上的券商包括中信证券、中信建投、申万宏源、国信证券、东方证券、海通证券。这些违规行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内控体系不健全:多家券商因投行内控体系和制度不健全被处罚。例如,宏信证券就因存在五方面问题被出具警示函,包括投行内控体系和制度不健全、投行项目利益冲突审查流程不完善等。
尽调底稿把关不严:质控部门对投行项目尽调底稿把关不严成为普遍问题。例如,国投证券在保荐荣盛生物闯关科创板IPO时,未能及时披露发行人核心生产线两次停工累计3个月之久的重要信息。
持续督导不到位:持续督导未勤勉尽责也是罚单高频词。在“金通灵案”中,光大证券、国海证券、华西证券均被指持续督导报告存在虚假记载。华泰联合证券作为三六零公司定增的主承销商,因未及时督促公司建设项目,导致募集资金闲置而收到罚单。
从严监管态势明显,双罚制度成常态
面对频发的违规行为,监管机构坚持“从严监管”原则,对违规行为采取了严厉的处罚措施。据统计,2024年证监系统及交易所开具的罚单数量从2023年的180张左右增加到超过230张,其中投行业务相关罚单占四成。
处罚力度方面,监管机构依法对机构和责任个人进行“双罚”,并多次运用“资格罚”形式。例如,因在紫晶存储项目中未勤勉尽责,中信建投的两位保荐代表人被广东证监局认定为不适当人选,3年内不得担任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相关职务。
此外,监管机构还加大了违法者惩治力度。2024年中金公司、渤海证券、东吴证券均因投行项目被立案调查。其中,东吴证券因涉及国美通讯、紫鑫药业的非公开发行股票保荐业务未勤勉尽责,被没收保荐业务收入并处以高额罚款,合计罚没达1506.44万元。
头部券商成重灾区,合规意识亟待加强
在2024年被处罚的券商中,头部券商成为重灾区。据统计,中信建投证券被“点名”42次,海通证券被“点名”39次,中信证券、中国银河证券、中金公司、华林证券、国信证券等也被“点名”超过20次。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大型券商因项目众多,被罚次数居前。例如,中信证券因两个项目出现“业绩变脸”问题,先后被证监会和北交所警示。海通证券则因涉及违反限制性规定转让股票,被证监会罚没776.44万元。
监管趋严成常态,行业合规发展是大势所趋
2024年金融机构共收到9093张罚单,同比减少32.05%,合计被罚没24.03亿元,同比减少26.95%。在这一轮严监管态势下,金融机构员工个人收到的罚单数量显著增加,占比约一半,显示出监管部门对金融行业违规行为的零容忍态度。
面对监管重拳,证券行业必须深刻反思,加强合规意识,完善内控体系,提高执业质量。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