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交所严查证券违规,企业如何自保?
上交所严查证券违规,企业如何自保?
2025年开年,多家券商及证券从业人员就收到了监管函。1月3日,浙江证监局指出,华泰联合证券在有关公司债券发行人受托管理工作中,未有效监督发行人募集资金专户管理及使用情况,未勤勉尽责履行募集资金持续督导职责,决定对华泰联合证券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督管理措施。
这一案例只是近期上海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上交所”)加强证券市场监管的一个缩影。随着资本市场改革的深入推进,上交所不断完善自律监管体系,通过多种监管措施,及时发现并纠正市场违规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和投资者权益。
上交所的自律监管措施
上交所的自律监管措施主要包括口头警示、书面警示、监管谈话等多种手段。这些措施旨在及时提醒市场参与者防范风险,纠正不当行为,避免违规情况的进一步扩大。
口头警示:这是最轻级别的监管措施,通常用于提醒市场参与者注意潜在风险或轻微违规行为。例如,当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存在不规范情况时,上交所可能会通过电话或会议形式进行口头警示。
书面警示:通过监管关注函、警示函等形式,将违规事实或风险状况书面告知监管对象,并要求其及时补救或改正。这种措施适用于违规行为较为明确,但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况。
监管谈话:要求监管对象在指定时间和地点接受质询和训诫,解释违规行为并提出整改措施。这种措施通常用于违规行为较为严重,需要深入了解情况的情形。
要求限期改正:针对具体的违规行为,设定整改期限,要求相关方及时纠正错误。例如,对于未按时披露定期报告的上市公司,上交所可能会要求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披露。
要求公开致歉:在某些情况下,上交所可能会要求违规方通过公告形式向投资者公开致歉,以增强市场透明度和责任意识。
典型案例分析
2024年,上交所对85家券商及旗下员工共计“点名”580次,涉及内部控制不完善、投行保荐业务未能勤勉尽责、从业人员违规炒股等问题。这些处罚案例充分展示了上交所对证券违规行为的“零容忍”态度。
例如,2024年2月,长城证券原副总裁韩飞因违规买卖股票被中国证监会罚没1.17亿元,成为2024年以来个人罚款金额最高的一例。这一案例不仅体现了监管部门对违规炒股行为的严厉打击,也警示证券从业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
企业如何防范证券违规
面对日益严格的监管环境,企业应如何有效防范证券违规行为?以下几点建议值得参考: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权限,确保各项业务活动在制度框架内运行。
加强合规培训与教育:定期对员工进行证券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培训,提高员工的合规意识和风险识别能力。
完善信息披露机制:确保信息披露的真实、准确、完整和及时,避免因信息披露问题引发违规风险。
强化风险管理: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和应对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置潜在的违规行为。
定期开展合规自查:通过内部审计等方式,定期检查企业运营的合规性,及时发现并整改问题。
重视外部监管意见:认真对待监管机构的警示和建议,及时改进工作,避免违规行为的发生。
在当前的严监管背景下,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到合规经营的重要性。只有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才能有效防范证券违规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上交所的自律监管措施为企业提供了明确的行为指引,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避免因违规行为而遭受更严厉的处罚。企业应主动适应监管要求,建立长效合规机制,共同维护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