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30多个国家,为何只有中国维和部队,敢在非洲运输油罐车?
联合国30多个国家,为何只有中国维和部队,敢在非洲运输油罐车?
中国维和部队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非洲地区。他们不仅承担着艰巨的维和任务,还积极参与人道主义援助,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出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目的,联合维和行动从1948年开始推行,当时也是对阿以停火的一项监督机制而设立的。
后来世界的形势逐步复杂化、冲突也显现出多样性的特点,维和的性质、行动、规模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为和平出征
中国在联合国恢复合法席位已经有50多年了,维和历程也走过了30多个年头。
在不少人的观念中,最早“联合国军”的概念便是源自抗美援朝时期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
由于误解实在是比较深,联合国也给出了解释称:这支国际部队并不是联合国的一次维和行动,且部队的指挥权并不在秘书长的权力之下,而是美国人统一指挥的,美国并没有对行动报告向联合国有过任何说明。
到这里也就能明白,所谓“联合国军”完全就是一支未得到授权、完全被美军操纵的侵略军,打着“维持秩序”的旗号干着侵略和干涉的事情。
而那些年,美国一直操纵着西方世界敌视新中国,新中国对联合国的了解也不够深。
直到中国在联合国恢复了合法席位后,才开始对维和有了一个了解的过程。
在1981年年底,中国主动提出了交纳驻扎在中东的两支联合国维和部队的分摊费用,此时中国已经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也对国际维和问题表现出积极的态度。
中国军人第一次走出国门参与维和行动则是在1990年4月。
当月,中国首次向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派出了5名军事观察员抵达大马士革,拉开了行动的序幕。
在这次行动之后,中国维和部队也加快了前进的脚步,并于1992年组建了维和部队,赶赴柬埔寨执行维和任务。
中国军队向来有着光荣、优良的传统,环境越是恶劣的地方,越是能激发起中国军人的血性,维和战场也是展现国家的一个舞台,而中国维和部队向来是坚韧、顽强、专业的。
比如在马里的时候,中国维和部队就负责当地东战区司令部、维和部队营区的守卫任务。
每当有危险来临的时候,中国维和部队总是冲在最前线,开创了“中国安全标准”,成为了公认的维和之最,也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
中国在南苏丹的维和部队同样面临着极度危险的情况,战士们也从不退缩,依旧进行着巡逻、警戒、防爆等科目。
联合国在当地的儿童基金会、妇女署等组织在活动时,都会点名要求中国维和部队官兵给予保护:“跟着中国营,安全。”
有危险的地方,也会伴随着牺牲状况的出现。
国务院曾发表过一篇《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30年》白皮书,其内容显示先后有16名中国军人在联合国的维和行动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有的是在空袭中遇难、有的是在驻地国家执行任务时牺牲、也有的是因为当地传染病离世。
国庆70周年的阅兵式上也能看到维和部队方队的身影,他们头戴蓝色贝雷帽、身穿荒漠迷彩战斗装。
在一些非洲地区,由于战争和疾病问题层出不穷,也对维和部队构成了巨大的考验。
复杂的环境、不稳定的政局等都使得维和行动面临诸多困难。
在非洲,自然环境总是极为恶劣,当年中国维和部队是在埃博拉疫情最为严重的时刻仍然坚守岗位的,并且在28天内建立了首个埃博拉诊疗中心。
2016年5月,中国第二支赴利比亚维和警察防暴队长王东升曾接受了媒体的采访,他口中也讲述了一些维和故事。
有一次在利比亚维和的过程中,维和小分队负责运送西诺州第一例因感染埃博拉而死亡的遗体回去,这个死者的遗体就埋在距离防暴队驻地百米不到的地方。
那一阵利比亚当地的气候极为炎热,再加上雨季的到来,使得四周的泥土都是湿漉漉的。
随之到来的,还有疟疾、登革热等热带疾病,这些共同造成了社会的混乱局面,这些都需要维和部队去维护。
当时,和王东升一同前去利比亚的有140人,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28岁,在利比亚执行维和任务时间长达8个月,各项巡逻、警卫任务达到了177次。
而这支队伍里还有4位女性队员,他们负责文件翻译、命令传达等,其中还有2位70后的“大姐”负责医疗防护和心理疏导。
因此,维和部队赶来不仅仅是来运用自身的军事能力,更是要处理各类复杂的情况。
中国维和部队的到来,给当地带来的则是一种重建家园的希望。
在各种任务中,油罐车的运输任务就是一个难度极大的类目,联合国有几十个国家都有维和部队,可这些国家大多数都不愿意触碰油罐车。
比如在利比亚,油罐车的装车位置一般都是在机场、港口,这里充斥着各种不可预测的风险。
一旦遭遇各方的袭击,油罐车本身就具有易燃的属性,因此对于中国的维和部队而言,这不仅是对自身能力的考验,更是对和平承诺的践行。
每一次油罐车的成功运输,都意味着非洲人民的生活更向前一步。
中非友谊的背后
中国在非洲各种行动的成功绝非偶然,背后总是能看见一个重要的意义:中非友谊。
过去的多年里,非洲一直都在西方列强的凌辱之下,西方所谓“援助”主要是在编造故事,哪怕是二战结束、世界各国纷纷独立的背景下,西方列强仍然在想方设法从非洲掠夺资源。
新中国自1949年成立以来,便一直以爱好和平的温和大国形象活跃在国际舞台上,几十年的和平发展,使得中国成为了一个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军事强大的国家。
但中国从来不欺辱小国,也从来不对周边的邻国搞领土扩张,这从边界线上就能看出。
在中国的一圈有着一些和中国存在历史领土争端的国家,但中国从来不会直接动用武力,而是积极主张和平谈判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非洲从来没有感受过什么是真正的善意,就连很多国家的分界线都完全没有结合地理实际,而是当年的殖民者直接用直线划出来的。
1965年,坦桑尼亚总统请求中国援建铁路,在找到中国之前,这位总统已经被苏联和世界银行拒绝过了。
坦赞铁路建设成功之后,非洲内陆国家有了一条新的出路,也打破了南非的垄断;后来,中国也从这条铁路购买到了矿产资源,可谓双赢的好事。
1970年中国与埃塞俄比亚建交,手把手教他们如何发展工业,当时埃塞俄比亚对中国十分崇敬,还自己搞了一个“五年计划”。
中国要的是和平崛起,西方历来是靠着自己的霸权攫取,这两者就有着本质的差别。
随着维和部队的到来,越来越多的非洲人民知道了中国的善心。
排雷排爆、修路架桥等基建措施,更是让非洲多国当地的老百姓普遍感受到了生活质量的提升,随之而来的还有各种就业机会,有了相对安定的环境,农民也能耕地。
且维和部队是有军医的,他们还会帮助当地的老百姓医治疾病,使得他们远离病痛折磨。
正是有了这些真情实意和实际行动,使得当地民众感受到别样的温暖,中国也通过维和行动向全世界展现出属于华夏民族的大爱胸怀,其他国家记者的镜头中经常捕捉到这样的画面:在很多任务区内,当地民众都会主动接近中国维和官兵,虽然他们不认识军服上的字,但是他们认得那一面五星红旗。
“中国蓝盔”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的突出贡献也得到了联合国高层的普遍赞誉,副秘书长拉克鲁瓦等评价说:“中国维和人员表现优异,帮助联合国提升了维和行动的整体质量。”
局势、任务都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联合国对维和资源的需求也在大大增加,中国军队也逐步加大了对联合国相关行动的支持,并在新征程中不断取得突破。
且中国维和部队经过多年的发展,也逐渐从单一的军种转向多军种的拓展,维和部队的类型也从基础保障向综合多功能转型。
在国际维和演习中,同样能看到中国维和部队的身影。
共同命运-2021国际维和实兵演习中,中国、巴基斯坦、泰国等国都有参与,并且涵盖了快反、工兵、运输、医疗等多个行动内容,演习旨在响应联合国“为维和而行动”的倡议,共同提升维和待命部队执行任务的能力。
在许多国际震惊的大事件中,同样能看到中国军人的身影。
汤加火山爆发后引起了海啸,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汤加国王请求中国军队伸出援手,当时火山灰是制约救援的一大难关,中国维和部队第一时间派遣了空军运输机和海军潜艇,搭载着众多食品、饮用水、净水器等重建物资赶赴灾区。
而当时的维和士兵们不仅连续航行5200多海里才终于抵达阿洛法港,在没有得到充分休息的情况下,马上就耗费137个小时完成了物资卸载的任务。
汤加驻华大使在得知了这些事情后更是十分感动,他说:“中国在忙着冬奥会的情况下数次万里驰援,不仅传递了温度,也展现了真正的大国担当。”
这么些年来,中国在维和部队这方面始终保持着全球前列的水平。
中国是个负责任的大国,也是坚定的和平建设者和全球发展的贡献者,维和部队也让世界上的更多国家认识了中国。
如今的世界仍然不太平,很多地方仍然燃烧着战火与硝烟,还有不确定的自然灾害、各类传染疾病等正威胁着全球多地民众的生命,这些都是更加严峻的风险和挑战。
而中国的目标依然没有发生改变,那就是与所有爱好和平的国家一起,坚定捍卫和践行多边主义,坚定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
过去的30多年来中国用行动和真情守卫着世界的和平,将来这些仍然不会发生变化,中国军队也将继续加大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参与力度。
本文原文来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