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小林院士推荐:中医调理“四高”
仝小林院士推荐:中医调理“四高”
“四高”问题,即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是现代人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与我们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尤其是饮食习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些疾病越来越常见,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中医在调理“四高”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中医内科专家仝小林教授就是这方面的权威专家。
仝小林院士:中医调理“四高”的权威专家
仝小林院士是国医大师周仲瑛的第一位博士生,长期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尤其擅长中医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代谢综合征(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等)。他在南京中医药大学求学的经历,为他此后研究疾病分期和创新“理法方药量”的治疗方式奠定了基础。仝小林院士提出的“态靶辨治”理论,将传统中医辨证论治与现代医学的靶标治疗理念相结合,为“四高”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态靶辨治”:创新性的中医诊疗体系
“态靶辨治”是仝小林院士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总结出的诊疗体系。其中,“态”指的是疾病的状态,包括疾病的阶段、性质和趋势;“靶”则是指具体的治疗目标,如特定的病理环节或症状。这一理论强调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的靶标治疗理念,实现精准治疗。
具体经验方和治疗方法
在治疗“四高”方面,仝小林院士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常用黄连、知母、红曲、山楂等药材,通过清热燥湿、降糖降脂等方式,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例如,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时,他强调全程以治络为核心思想,气行则血行,血行则络通。具体治疗方法包括:
益气活血,全程治络:DPN患者日久,阴阳气血已虚,无力抗邪外出,痰瘀毒邪闭阻经络,故临床出现肢体疼、麻、木、凉等症状。其病在络,其本在气血。DPN无论处于哪个阶段,当以益气活血为要务,全程以治络为核心思想,气行则血行,血行则络通。
通补兼施,寒热并用:寒热在同一人体内亦有偏颇,经络脏腑寒热亦可不同。DPN患者常见四肢麻凉而形体肥胖,伴口干口苦,急躁易怒,大便干燥,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等肝胃热象。因素食肥甘厚味,中满内热,脾胃枢机不利致阳气不得达于四末者,乃“脏腑热,经络寒”,应在温经通络的同时开郁清热,利中焦之枢机。
药有峻性,必有奇效:对于DPN重症神经痛者,常为寒入骨髓,寒凝血结,经脉拘急而出现麻、凉、疼痛剧烈,此时非大温大热之品不能祛其沉寒痼冷,非止痛之峻品不能缓其剧痛。仝小林院士在临床常用制川草乌、制马钱子等毒剧药以攻之温之。恰当的配伍、剂量及正确的煎服方法,能使毒剧药去性存用。在配伍方面,如制川草乌,多配炙甘草、生姜、白蜜共煎以减毒,对于关节疼痛者亦可用络石藤、知母等佐制。在剂量与煎服方法方面,仝小林院士认为乌头用量在120 g是较安全剂量,但需经8 h以上煎煮。临床治疗DPN痛剧者,仝小林院士常用制川乌15~60 g,先煎8 h,未见中毒反应。制马钱子药典规定最大用量为0.6 g,但仝小林院士认为如用马钱子粉冲服,起效和早期中毒剂量大约在2.4~3 g,临床治疗肌肉疼痛和肌萎缩时常从0.6 g开始逐步加量,最大量曾用至3 g。
内外合治,改善循环:DPN既病在皮肉,又病在筋骨,内外合治效果更佳。仝小林院士自拟外洗方皮络散热方以配合内服中药,其组成为生麻黄、川桂枝、透骨草、川芎、艾叶、生姜、葱白,各30 g。方中麻黄,桂枝辛香走窜,解表散寒;透骨草祛风除湿通络止痛,兼能活血;川芎活血行气止痛;艾叶散寒止痛;辅以生姜、葱白散寒通阳。诸药合用,共奏散寒除湿、活血通络之功。该方外用可使毛细血管扩张,加速血液流动,引诸药直达病所奏其效。除外洗法之外,还可配合拍打法(双手拍打身体麻木部位)、打坐压腿法(下肢麻木者盘压双腿直至完全无知觉)等以改善局部血流循环,减轻患者的局部症状。
临床应用效果
仝小林院士的治疗方法不仅得到了同行的认可,也为众多患者带来了福音。例如,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时,他的方法有效缓解了患者的疼痛、麻木等症状,提高了生活质量。在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和高尿酸时,通过调理脾胃、活血化瘀等方法,有效控制了病情,减少了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结语
中医调理在“四高”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仝小林院士的经验和方法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当然,中医调理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能自行用药。同时,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也是控制“四高”的重要方面。让我们一起关注和学习中医养生知识,为自己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