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孩子张口闭口“那咋了”“666”,“玩梗”的边界在哪里?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孩子张口闭口“那咋了”“666”,“玩梗”的边界在哪里?

每隔一段时间,互联网上就会出现一两个席卷全网的流行语。这些独特的语言潮流,如今已经成为了互联网时代的一个个烙印。随着中小学生越来越频繁地接触互联网,很多网络热梗也融入进了孩子们的语言体系,被他们从虚拟世界带到了日常生活中。

网络热梗:语言的丰富还是贫瘠?

网络热梗的流行,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思考。有人认为,这是语言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时代进步的体现;也有人担心,这些缺乏营养甚至略显低俗的词语,会影响青少年的语言能力和价值观形成。

语言的更新换代

语言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它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和变迁。正如“粉丝”“给力”等词已经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网络热梗的出现,也是语言发展的一种表现。80、90后曾经创造的“草根”“山寨”“火钳刘明”等词,如今已经成为历史。正如一位网友所说:“语言最终还是为人所用。想想我们小时候不也一样用梗吗?只是现在互联网加快了传播速度。”

网络热梗的双重影响

网络热梗的流行,确实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一方面,部分热梗的表达较为粗俗,甚至带有冒犯性,不适合在社交场合使用;另一方面,过度依赖网络热梗,可能导致青少年在正式表达时出现“失语”的情况,削弱了语言的表达能力。

如何正确看待和引导

对于青少年使用网络热梗的现象,需要得到家长和老师的重视。首先,要帮助他们提升价值判断能力,学会对网络上的海量信息进行辨别,避免出现跟风滥用网络热梗的情况。其次,要区分口语以及书面语的不同表达,注重书面语言的规范性,在日常生活中加强规范、优美的语言文字的积累。

社会责任与行动

日前,中央网信办也部署开展了“清朗·规范网络语言文字使用”专项行动,重点整治故意使用错字、滥用谐音指代词、编造黑话烂梗、恶意曲解文字含义等。社交媒体平台也需要肩负起责任,对网络流行词语进行把关,避免低俗、无下限的词语在互联网上大范围的传播,为全社会营造出“好好说话”的良好交流氛围。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