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化、隐身化、智能化:中国空军现代化建设三大突破
远程化、隐身化、智能化:中国空军现代化建设三大突破
2025年11月1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成立75周年的重要纪念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空军以“寻根逐梦、制胜长空”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庆祝活动,展现了75年来中国空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
现代化建设新突破
在第十五届中国航展上,中国空军展示了36型武器装备,成体系展示了空军现代化建设的阶段性成果。军事专家张学峰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本届参展装备呈现出“远程化、隐身化、智能化”的特点,折射出人民空军未来的发展方向。
远程化:拓展国家利益边界
运-20和运油-20两种机型先后列装,标志着人民空军空中战略投送力量建设已经跨入新阶段。近年来,运-20在抢险救灾、接运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等任务中表现出色。今年1月底,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赴海外执行任务时首次实现了“一站直飞”,即依靠运油-20伴随保障进行空中加油。
隐身化:打造“隐身空军”雏形
继歼-20之后,歼-35A的惊艳亮相,使我国同时拥有了两型隐身战斗机。在试飞歼-35A的过程中,试飞员表示这型飞机操纵性能很好,驾驶起来机动灵活,人机交互非常友好。此外,鹰击-98布撒器是一型亚音速隐身面杀伤武器,可挂载于空军主战歼击机、歼击轰炸机、轰炸机,用于在防区外打击地面固定目标。
智能化:提升战斗力的“力量倍增器”
无人作战力量崛起是战争向智能化方向发展的重要特征。在这届航展上,空军展示了一种新型察打一体无人机。该型无人机是平时常态化、战时中低威胁环境下执行战术侦察监视和打击等任务的空中无人骨干装备。
国际舞台上的中国空军
在国际军事竞争持续升温的背景下,中国空军的现代化建设成果备受关注。歼-35A等先进装备的亮相,不仅展示了中国空军的硬实力,也向世界传递了开放合作的和平力量。中国坚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展外交斡旋、呼吁停火止战、提供国际公共安全产品,以实际行动践行全球安全倡议,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贡献力量。
展望未来:从“南天门”到星辰大海
虽然“南天门计划”中的核心装备目前仍处于“概念验证”的阶段,但它已经为未来作战模式的变革指明了方向。随着军事竞争从地面扩展到太空,天基防御将成为各国的关注焦点。中国通过“南天门计划”发展空天作战能力,能够在未来潜在的全球冲突中占据战略主动权。
75年风雨兼程,中国空军从最初的老旧飞机到现在的隐形战机,从国土防空到空天一体、攻防兼备,展现了强大的作战能力和坚定的守护决心。在庆祝空军75周年之际,让我们一起感受人民空军的强大实力和光辉历程,期待它在未来的日子里续写新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