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茶室现致命米酵菌酸,无色无味1毫克可致死
创作时间:
2025-01-22 07:46:26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台湾茶室现致命米酵菌酸,无色无味1毫克可致死
台湾卫生福利部门日前召开记者会,介绍台北市“宝林茶室”疑似食物中毒事件调查进展,称经过对第一例死亡案例的尸体解剖分析,确认采检到有毒物质“米酵菌酸”成分。
台北市相关部门调查后表示,3月17日至25日,“宝林茶室”共有91笔消费记录。
“米酵菌酸”无色无味,1毫克即可致命
据介绍,“米酵菌酸” 由发酵的谷物、椰子及食用菌等受污染后产生,毒性强烈,无色无味,且在高温下稳定,主要影响肝脏、脑、肾等重要器官,只需1毫克即可致命。
“米酵菌酸”也是发酵玉米面制品、变质鲜银耳及其他变质淀粉类制品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一旦食用了被“米酵菌酸”污染的食物后,潜伏期一般为30分钟至12小时,少数为一两天。首先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头晕无力,重者出现头痛、肌肉痉挛、黄疸、肝肿大、皮下出血、呕血、血尿、少尿、意识不清、烦躁不安、休克甚至死亡。目前尚无特效解毒剂,“米酵菌酸”中毒病死率超过50%。
很多人对米酵菌酸这个名字可能感到陌生,但这种毒素引发的食物中毒事件并不罕见:
2020年10月,黑龙江鸡东县一家9口人因食用自制“酸汤子”引发中毒,最终9人全部死亡,罪魁祸首就是米酵菌酸毒素。
2020年7月28日,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地区也发生了一起食用河粉(粿条)导致的食物中毒事件,11人中毒,1人死亡,也是米酵菌酸毒素。
米酵菌酸是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椰毒致病变种的细菌代谢产生的外毒素,其环境适应性强且耐受干燥,可在外环境下长期存留。德阳人喜爱的米粉、米线、肠粉、河粉等食物也可能由于储存不当产生米酵菌酸。
如何避免米酵菌酸中毒?
提高风险辨识能力,牢记“五个不买”:
- 不买制售渠道不明的米面类食品;
- 不买卫生不达标的小摊贩销售的凉粉、凉皮等食品;
- 不买鲜银耳,选购干银耳、干木耳等相关食品时,要选择正规渠道;
- 不买没有标签标识或者标签标识中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条件等不明确的产品;
- 不买标签模糊,感官异常,超过保质期的产品。
加强食安知识学习,筑牢健康安全防线
- 木耳、银耳不宜泡发过夜,泡发后应及时加工食用;
- 湿米粉应严格按照储存条件储存,且要在其保质期内尽快食用完;
- 食材储存宜分类,避免交叉污染;
- 谨慎自制食品,尤其是自制谷类制品如发酵玉米面、湿米粉等,易受环境中的椰毒假单胞菌污染,建议不要自制太多,并且当天食用完;
- 生熟分开、做后即食很重要。
热门推荐
全面解析安卓手机充电接口类型(从MicroUSB到USB-C)
“深入了解aux接口:音乐生活中的重要辅助工具与应用场景”
农村“四大野味”被吃成保护动物,健康替代品推荐
远离大象肉,守护地球上的"温柔巨人"
42名老人庭审现场“听课”,检察官揭露针对老年人诈骗套路
秋冬家庭种植西红柿全攻略:从播种到采收
氢氧化钠:生活中的万能清洁剂
戏曲头饰的时尚复兴:舞台新宠儿
戏曲头饰大揭秘:这些细节你绝对想不到!
唐代戏曲头饰:从云髻到花簪钗,尽显盛世繁华
“冚家产”:一个粤语粗俗用语的前世今生
白细胞偏高对身体的影响及预防措施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从食物链看生态保护
生物多样性背后的秘密:食物链大揭秘
如何治愈背叛后的心理障碍
臭氧消毒,你真的了解吗?
皖西大白鹅,“三”上安徽日报!
T381次列车:沪昆线上的最美风景
通辽到北戴河自驾游攻略:路线、费用、景点推荐及住宿建议
防晕车最有效的方法
重庆大学郭钢教授团队:基于嗅觉刺激的乘员晕车缓解方法研究
头皮护理小窍门:让你的头发狂野生长!
揭秘头发生长:从毛囊干细胞到外泌体疗法
电饭煲内壁脱落的原因和解决方法(电饭煲内壁脱落的危害及保养技巧)
生活小窍门:牛肉炖烂、口臭去除、驾照考试快速记忆等实用技巧
用人单位,请依法为劳动者开具离职证明
解除劳动合同证明和离职证明有什么区别?
关于“离职证明” ,这9个问题一定要知道
放下另一半带来的背叛,接引一次自己的人生
全球变暖背景下,臭氧污染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