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冥想是什么?定义、科学实证效益与入门练习全攻略
正念冥想是什么?定义、科学实证效益与入门练习全攻略
你是否曾经感到焦虑、压力过大,或觉得生活步调太快?你是否想找寻一种方法,让自己能够静下心来、更专注于当下?那么,正念冥想或许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常常见于媒体报导的企业领袖和运动选手会进行的冥想练习,大多也是运用当代的正念冥想练习方法。
也许你已听说过正念冥想这个名词,然而,正念究竟是什么?冥想又代表什么样的练习方式?正念就等于冥想吗?
通过本篇文章,我们将帮助你初步了解正念冥想的概念、优点和运作方式,并提供实用的入门指引。无论你是想改善工作效率、管理压力,还是提升生活品质,这些基础知识都能协助你开启正念冥想的练习之旅。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以清晰且务实的方式,逐步为你解析这个古老又现代的心智锻炼法。
正念等同于冥想吗?理解正念与冥想的定义与本质
简单来说,“正念”是如实觉知,“冥想”是内心修炼,以如实觉知的方法来进行的内心修炼,就是“正念冥想”。
“正念”和“冥想”这两个词汇虽常被混用,但两者并不等同,以下将为你细说分明,从最基本的定义开始:
正念的定义
正念,或说当代正念,是 mindfulness 的中译。
首位将它导入现代体系的乔·卡巴金博士(Jon Kabat-Zinn)在1994年对 mindfulness 提出了一个操作型定义:“有意识且不带评判地专注当下,所升起的‘觉知’(the awareness that arises from paying attention on purpose, in the present moment, and non-judgmentally)。”
由以上的定义,我们可以知道正念是一种对内在状态的如实觉知,包括我们的身体感受、情绪变化和脑中浮现的想法,并以包容的心允许当下的各种感受、情绪和念头,甚至更进一步,产生洞察本质的智慧。
更简单地说,正念是指一种保持清晰觉察和澄澈专注的内在状态。
研究表明,长期培养正念能有效改善情绪管理能力、降低压力感受,并提升思维认知。然而,要达到这种状态需要通过系统性的练习,就像运动训练能强化肌肉一样,而这些内心的练习,就叫做 meditation(冥想)。
冥想的定义
冥想是 meditation 的中译,但这个英文单词其实有各式不同的译法,除冥想外,常见的还有禅修、静坐及静心……等。
在早期人们听到冥想这个词时,可能会有偏神秘的联想,然而,近期译自国外的相关文献、书籍和媒体报导中,冥想一词早已被广泛使用,它回溯原文就是指 meditation。
而 meditation 一词近年来也越来越普及,早已不限特定色彩,美国知名脑神经科学家 Richard J Davidson 及 Julie A Brefczynski-Lewis 在 2007 年一篇研究 meditation 与脑神经的论文中就明确指出:“Meditation refers to a family of mental training practices that are designed to familiarize the practitioner with specific types of mental processes.”
因此,meditation 其实就是“内心训练练习”的通称,更简洁的中译可为“修心”或“修炼”,当代正念课堂中常称呼为“正念练习”,只是现在最常见、最为大家所知的中译是冥想。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冥想既然是一种广泛的通称,它就有各式不同的类型与派别,当然也会包括瑜伽式的、催眠式的、或宗教式的,不同的系统所采用的冥想也有其不同的目的和练习方式。
而如果是谈到传统的冥想,一般人的理解则比较偏向宗教的禅修。
正念冥想的综合概念
在众多不同种类的冥想中,正念冥想(mindfulness meditation)以专注力及觉察力的训练为主,重点在如实观照,而非想象,也不带神秘色彩,同时,还有深厚的科学实证,因此广受当代主流社会的欢迎。
如前所述,“正念”是如实觉知,“冥想”是内心修炼,以如实觉知的方法来进行的内心修炼,就是“正念冥想”。
而正念冥想的练习方式可以是静态或动态的,可能是通过静坐呼吸,也可能是通过肢体伸展来观照当下的身心状态与感受,无论采用哪种方式,核心都在于“不带评判的态度,观察自己真实的身体、情绪和思绪的变化”。
通过持续的练习,人们能够提升专注力和自我觉察能力,这对于压力管理和情绪调节都有实际的帮助。
总结来说,正念(mindfulness)是一种对当下时刻专注、清晰且客观的意识状态,冥想(meditation)则泛指练习的方法。
通过客观如实的观照,开展清明的觉知,就是正念式的冥想。
正念冥想与其他冥想:各体系关键差异与特色解析
很多人会将各体系的冥想混淆,虽然许多冥想的方式都强调静心和专注,但还是有一些不同之处:
目标不同:
各式冥想的范围很广,从想通过显化达到企求的现实目标,到较超脱的灵性探索或高我意识等都有。
而当代的正念冥想则采取较实用的方向,重点在培养生活中的专注和觉察,并以改善身心健康为重要的目标。因此,正念冥想有許多适合融入日常活动的练习方式,符合现代人的生活模式,使正念冥想更容易在当代社会中实践,也更符合大众的实际需求。
途径不同:
许多冥想体系会通过观想画面或营造氛围,引导练习者进入某种宁静或空灵的状态,以达到灵性探索或身心净化的目的。
而当代的正念冥想则涵盖了广泛的练习选择,有静态也有动态的形式,与当下真实的状态连接,例如通过伸展、行走、饮食、呼吸观察和身体扫描等方法来进行练习,多元且灵活,并且强调观照自己当下的真实感受。
形式不同:
有些冥想体系会借助音乐、手印、道具来进行冥想的练习,或是想象自己身处某种环境中、沐浴在光芒之中等。
正念冥想则可分为正式练习和非正式练习。正式练习像是呼吸观察和身体扫描等,选择呼吸或是身体感觉作为练习的锚定点,持续将注意力放在这个目标上,如果分心了就再将注意力带回来。
而非正式的正念冥想练习,则是将正念觉察融合日常生活的每个时刻,像是刷牙、吃饭、喝水等,刻意留心自己当下的感受。
总结来说,正念冥想的主要特色是不具宗教也不带有灵性和神秘色彩,适合一般大众学习,而且方法简单易学,有正式练习可以锻炼我们的心智,使头脑清晰和情商提升,也有非正式的练习,可以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专注当下,有助于安顿情绪和纾压,而且对初学者来说十分友善,不需要特别的设备和场所就可以开始练习。
练习正念冥想的好处:三大层面的科学实证效益
正念冥想练习的好处,已经被许多科学研究证实。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助益:
生理健康层面的改善:
- 降低慢性疼痛 (Kabat-Zinn et al. 1998; Rosenzweig et al. 2010)
- 增进免疫功能 (Davidson et al. 2003)
- 提升睡眠质量 (Gross et al. 2011)
- 改善人体端粒酶的活动,抗衰老 (Jacobs et al. 2011)
心理健康层面的改善:
- 降低焦虑 (Miller, Fletcher, and Kabat-Zinn 1995)
- 降低冲动、强迫症 (Baxter et al. 1992)
- 提高生活质量(压力相关慢性疾病)(Carlson et al. 2007)
- 强化心理健康(更快乐)(Fredrickson et al. 2013)
- 预防抑郁症复发 (Teasdale et al. 2000; Segal et al. 2010)
- 预防药物成瘾复发 (Parks, Anderson, and Marlatt 2001)
- 减缓医事人员的身心耗竭 (Reduction: Epstein, et al)
- 提升专注力及创意 (Baas, Nevicka, & Velden, 2020)
大脑结构层面的改善:
- 改善处理情绪的大脑复原力 (Davidson et al. 2003)
- 大脑(脑岛及皮质)的灰质变大 (Hölzel et al. 2011)
- 增加海马回体积 (Jonathan Greenberg et al. 2019)
- 改变功能性脑部神经链接来减少身体的发炎因子 (J David Creswell et al. 2016)
- 有助于孩童及青少年在脑部功能性的链接上更完整 (Hilary A. Marusak et al. 2018)
正念冥想的优点有很多,包括降低压力与焦虑、缓解慢性疼痛,并增强注意力和情绪管理能力。
一般来说,短时间的正念冥想可以为你带来放松平静的感受,而如果要达到上述具体的生理、心理和脑部功能的改善,则需要长时间且正确的练习。
然而需要留意的是,正念练习虽可带来诸多好处,目前也有许多医疗单位将正念的引导作为辅助,但它无法取代专业的医疗,在西方社会较被归类为预防医学或公卫的范畴。
因此,如果你正在接受医疗治疗,建议先与主治医师讨论,了解正念冥想练习是否适合你目前的状况,并在专业建议下,再决定是否将其纳入整体复原计划中。
如何开始练习正念冥想:四种基础入门方法
你可以通过以下四种方法开始尝试正念冥想,先从短时间的练习开始,并鼓励你持续每天练习:
呼吸观察
用你觉得舒适的姿势坐着,可以坐在椅子上,也可以盘腿坐在垫子或蒲团上。
背部挺直,脊椎从下而上的延伸,感觉一下你的身体正以这样的姿势坐在这;眼睛全闭或微张都可,舌头可轻轻接触着口腔内的上方。
开始留意一个事实,就是你正在呼吸;觉察呼吸最明显的位置:可以留意鼻端气息的进与出,或去留意小腹的起跟伏。
保持自然呼吸,当气息进来的时候,清楚地知道它正在进来,当气息出去的时候,清楚地知道它正在出去,像个旁观者,放松又警醒地觉察。
如果发现心在想东想西而不是呼吸上,那非常正常,不需气馁,也不需去消灭脑中念头想法,只需观察它跑到哪里去了,然后很温柔地,再把念头带回到呼吸就好。
不用期待什么境界、也不需企求平静、更不要认为应该“心中无杂念”,就只是单纯地体验呼吸、观察呼吸,并接纳自己的状态,那就够了。
建议每天从5分钟的练习开始,随着自己的练习状况可以慢慢增加长度,练习的初期也可以使用正念练习引导音频来辅助。
正念饮食
在吃东西的时候,开放五感来享用食物。
先用视觉和嗅觉充分感受食物的颜色外观和气味。
当食物入口时,专注在食物的口感、温度和味道所带来的感觉,甚至也可以进一步留意口腔唾液的改变以及咀嚼食物的动作。
如果你在吃东西的时候时常搭配手机,那十分建议你尝试看看这个正念饮食的冥想练习,不仅能够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更有助于体态管理。
正念行走
选择一个安全的场所,先站立片刻,观察身体感受和周围环境。
开始时可以使用缓慢的步伐,专注观察脚底与地面的接触、身体的重心转移,以及肢体的自然摆动。
随着熟练度提升,可逐渐调整至舒适的步行节奏。
这个行走的正念冥想练习方法非常容易运用在生活当中,比如在工作中起身去厕所的路程中,就可以运用这个方法来安顿身心,暂时抽离紊乱的工作状态、清空脑中的思绪,让自己获得片刻的休息。
身体扫描
身体扫描练习可以在平躺的姿势下进行,让身体放松,双腿自然伸直,双臂放于身体两侧。若想坐姿也可。
如果是躺着,一开始可以先感受一下背部与床垫接触的接触面,让自己稳定下来。
接着从脚趾到头顶,将注意力依序放在身体每个部位上,同时观察该部位的感受,不需要改变或判断任何感觉,即使某些部位没有感受到任何感觉,也如实接纳自己没有感受到任何感觉就好。
对初学者来说,通常会听引导音频跟着练。
身体扫描的练习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与自己的身体连接,并锻炼我们的觉察力。虽然放松不是我们做这个练习的主要目标,但它也经常能帮助我们放松自己的身体。
开始尝试正念冥想并不难,鼓励你从小处着手,循序渐进地将正念练习融入日常生活中。
可以每天从几分钟的基础练习开始,慢慢培养正念觉察的习惯。
正念练习没有严格的章程,最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和节奏。
如果你想要更深入且完整地学习正念冥想,并获得正确的引导,你可以寻找具有专业认证的正念减压老师所教授的正念课程。
请记得,正念的练习宁可短,不要断。
通过持续的练习,我们就能在忙碌的生活中维持身心的平衡,提升专注力、觉察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并且更从容地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压力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