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从苗期到收获的全程管理要点

创作时间:
2025-01-21 23:12:46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从苗期到收获的全程管理要点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提高其种植产量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经过长期的探索和研究,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玉米高产栽培田间管理技术体系。本文将详细介绍玉米在不同生长阶段的田间管理要点,为实现高产增收提供技术支持。

1. 苗期管理

苗期是指玉米从出苗到拔节前的生长阶段。通过科学的田间管理,可以促进玉米根系发育,控制地上部分过度生长,培育壮苗,为后期穗粒期的生长和高产奠定基础。

1.1 查苗、移苗和定苗

如果发现缺苗情况较为严重,应及时进行查苗和补苗。移苗工作应在玉米长至3-5片叶时进行,选择生长健壮、根系完好的幼苗。定苗工作则应在玉米长至3-4片叶时进行,避免在大风天气操作,适宜在午后进行。定苗时应选择株高、叶片、叶鞘和根的颜色一致的幼苗,确保苗齐,避免影响高产。

1.2 田间除草

中耕松土是苗期管理的重要措施,可以有效保温保水,防止土壤干旱和板结,增加土壤透气性,促进玉米根系发育。同时,中耕松土还能有效控制苗期杂草。除草还可以通过化学方法进行,在播后苗前和苗后两个时期使用除草剂。播后苗前的用药时间应在播种后7天内,苗后则在玉米6片叶前、杂草2叶前用药。使用除草剂时,土壤应保持湿润,温度不宜低于15℃,以避免药害。

1.3 追施苗肥

根据土壤肥力情况适时追肥。如果土壤肥力较高,可在玉米长至6-10片叶时追肥;如果土壤肥力较差,则应在4-6片叶时追肥。一般使用玉米专用肥,施用量为每公顷300公斤。追肥后应根据土壤墒情合理浇水,防止土壤板结影响幼苗生长。

2. 穗期管理

穗期是玉米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包括茎叶营养生长和雄雌穗分化发育的生殖生长。这一时期玉米生长最快,对肥水的需求量最大,直接决定着穗数和粒数的多少。

2.1 重施穗肥

穗期玉米需要大量的水分和养分,要注重肥水供应。在大喇叭口期施加速效氮肥,用量占总施肥量的70%,每公顷施加尿素370公斤。施肥深度约为10厘米,在距离植株8-10厘米的位置。穗肥最好与中耕培土结合,以减少养分损失,提高利用率。

2.2 防倒伏

玉米进入孕穗期后逐渐长高,茎秆变得多汁柔嫩,雨后大风容易导致倾斜或倒伏,影响产量。应及时培土,提高根系稳固性,增强抗倒伏能力。一般在大喇叭口期进行培土,高度约为10厘米。还可以喷施玉米生长调节剂,实现防倒伏和增产的目的。

2.3 适时浇水和排灌

根据土壤墒情做好适时浇水和排灌工作。穗期受旱可能导致减产50%。玉米穗期需进行两次灌水:第一次在大喇叭口期(与追肥同时进行),第二次在抽雄前后。若雨水过多或积水,应及时排除,提高根部透气性,防止倒伏。

3. 花期管理

抽穗后,玉米茎叶生长基本停止,转入开花、授粉和灌浆阶段。这一时期的管理直接影响穗数和穗粒质量。

3.1 补水和排灌

抽雄后,玉米茎叶生长量达到最大,进入授粉和灌浆阶段。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补水,雨水过多时要及时排水。

3.2 补肥

补肥的主要目的是防止茎叶过早枯萎,增加绿叶面积,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制造更多有机物质,使籽粒更加饱满。根据玉米长势和叶色情况决定是否补肥。如果长势较弱、叶黄地干,应适当补水补肥;如果茎秆粗壮、叶色浓绿,则停止补水补肥,防止晚熟。

3.3 人工去雄与辅助授粉

人工去雄可以有效增产。去雄时间应选择在雄穗抽出但未开花散粉前,最佳时期是雄穗抽出1/3、长度约6厘米时。去雄可采用隔行或隔株的方式,去除弱株,保留强株,但数量不应超过总株数的1/3。地头和地边的植株一般不去雄。大田在正常情况下不需要人工授粉,但在干旱或阴雨天气影响雄穗开花散粉时,应进行人工授粉。

3.4 中耕除草和病虫害预防

玉米生长后期,需要破除土壤板结,可采用浅中耕方式,促进生物和养分分解,防止玉米早衰。在花粒期要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主要病害包括青枯病和锈病,主要虫害包括玉米螟和蚜虫。

4. 适时收获

玉米的成熟标志是穗部和籽粒的状况。当苞叶变干、变黄,籽粒硬化,用指甲无法掐破,穗顶部籽粒光泽明亮,果穗下部籽粒乳线消失时,即为最佳收获期。

综上所述,田间管理是玉米种植中的重要内容,为了保证玉米高产栽培,就需要严格按照相应技术措施做好田间管理,这也是实现玉米高产种植的必要途径。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