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租银行卡成洗钱工具,交行发布信用卡安全使用指南
出租银行卡成洗钱工具,交行发布信用卡安全使用指南
近年来,信用卡诈骗案件频发,不仅给持卡人带来经济损失,还严重扰乱了金融秩序。作为国内领先的金融机构,交通银行信用卡中心始终致力于保障客户资金安全,防范各类诈骗风险。本文将结合近期发生的典型案例,为您详细介绍交通银行信用卡的安全使用指南,帮助您远离诈骗陷阱。
常见诈骗手法揭秘
出租银行卡成洗钱工具
近期,某地方人民法院审结了一起洗钱团伙帮助信息网络犯罪的案件。涉案人员张某组织王某等人向本地居民尤其是老年人收购闲置银行卡和电话卡,用于对赃款进行洗白。法院认为,张某为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提供帮助,构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王某等参与洗钱的人员属共同犯罪,前述人员均被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向洗钱团伙提供闲置银行卡、电话卡的老年人,也构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被判刑或拘役,处罚金及没收违法所得。
虚假充值优惠诱人入坑
部分第三方平台商家以远低于市场平均价的价格提供“话费充值”优惠渠道,充值后需等待72小时。但3天后,客户等来了电话卡、信用卡被封的短信,以及民警告知客户涉嫌诈骗的电话。原来所谓的优惠充值充入的正是电信诈骗获得的赃款,这是电信诈骗团伙的新型“洗钱”方式。
“反催收”代理暗藏风险
不法分子假冒金融机构员工、专业律师、法务顾问或理财专家等,以“协商分期”“专业反催收”“征信修复、洗白”等名义,诱导消费者委托其“代理维权”,利用消费者急于消除不良征信记录的心理,伪造不实证据,通过向监管部门投诉举报、煽动消费者缠诉缠访、过度维权等手段向银行施压,从中谋取不当得利,侵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严重干扰正常经济金融秩序。
交通银行信用卡安全使用指南
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交通银行企业手机银行在用户登录及使用服务时,会收集用户的姓名、证件信息、通信信息、设备信息、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如人脸或指纹)、手机号码等信息。这些信息对于保障账户安全至关重要,因此用户应妥善保管,切勿轻易透露给他人。
谨慎授权手机银行权限
在使用交通银行企业手机银行时,用户需要授权一些必要的权限,如摄像头、位置服务、麦克风等。这些权限主要用于身份验证和安全防护。用户在授权时应仔细阅读相关说明,确保只授权必要的权限。
定期检查账户交易
用户应定期通过交通银行企业手机银行查看账户交易记录,及时发现异常交易。一旦发现可疑交易,应立即联系银行客服进行核实和处理。
利用安全功能保障账户安全
交通银行买单吧App提供了多种安全功能,如短信安全登录、面容识别、指纹识别等快捷登录方式,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登录方式。同时,App还会推送交易提醒,用户应及时关注这些提醒,确保账户安全。
遭遇诈骗时的维权途径
及时报警
如果发现被骗,应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并提供相关证据,如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警方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刑事诉讼法》进行立案侦查。
寻求法律援助
用户可以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了解案件的法律性质及可能的维权方式。在必要时,可以通过民事诉讼途径要求对方返还押金并承担法律责任。
合理使用信用卡
用户应合理使用信用卡,通过正常渠道与银行协商,提出合理诉求。警惕非法“代理维权”陷阱,注重保护个人信息及财产安全,依法理性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在数字化时代,信用卡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支付工具。然而,随之而来的信用卡诈骗风险也不容忽视。交通银行信用卡中心提醒广大用户,提高安全意识,防范诈骗风险,合理使用信用卡,共同维护良好的金融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