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皮画、伊玛堪:赫哲族非遗在同江焕发新生
鱼皮画、伊玛堪:赫哲族非遗在同江焕发新生
同江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松花江与黑龙江的交汇处,是赫哲族的发祥地和主要聚居区。这里,赫哲族渔猎文化源远流长,孕育出赫哲族伊玛堪、鱼皮画、鱼皮衣制作技艺等世界级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同江市不断加大非遗保护力度,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鱼皮制作技艺:从传统到创新
在同江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渔具、鱼馆、鱼皮工艺品商店。年逾七旬的赫哲族老人尤文凤,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她自幼跟随母亲学习鱼皮制作,如今已成为这一技艺的领军人物。
鱼皮制作技艺源远流长,赫哲族人利用鱼皮制作服饰和手工艺品,将他们的审美观念、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代代相传。2006年,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那以后,鱼皮画的创作手法逐渐走向多元化。
金灿灿的火凤凰、栩栩如生的东北虎、盛大开屏的白孔雀……这些精美绝伦的作品,都是由鱼皮、鱼骨、鱼鳞制作而成。杨双艳是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佳木斯市级非遗传承人,她的作品表现手法细腻,融入了剪纸技法,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格。她开办的圆梦技能培训中心,自2018年成立以来,已经培训了近万名学员。
如今,同江市有一定规模的鱼皮工艺品经营企业达10余家,非遗工坊近20处,年产值超过1000万元。鱼皮制作技艺不仅得到了传承,更在创新中焕发新生。
伊玛堪艺术:从濒危到复兴
伊玛堪是赫哲族古老的说唱艺术,被誉为赫哲族的“英雄史诗”。它承载着赫哲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统,是研究赫哲族社会历史、宗教信仰、民俗风情的重要资料。然而,由于赫哲族有语言无文字,加上生存环境的改变,伊玛堪曾一度面临传承危机。
2011年11月,伊玛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一举措为伊玛堪的保护和传承注入了新的生机。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吴璇表示:“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通过政策制度保障、资金投入及智力支持等各项保护措施,伊玛堪的代际传承活力和可见度不断提升。”
目前,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代表性传承人已从2011年的5人增加至96人,参加线上、线下培训的学员发展到500余人。中青年成为传承主力,50岁以下代表性传承人占60%,学员平均年龄在40岁左右。传承能力稳固提升,96名代表性传承人中,能独立完成两部“大唱”的有3人,能独立完成一部大唱的由3人发展到5人。
伊玛堪不仅在社区和校园中得到传承,还通过创新形式焕发新生。创排的伊玛堪皮影戏《西温莫日根》,走进赫哲民众聚集区、大中小学校、高峰论坛、军营、社区广场,对伊玛堪进行了创新式保护。
非遗文化进校园:播种文化传承的种子
同江市第五小学建于2019年。尽管办学时间不长,学校的特色非遗课程却开办得有声有色,深受学生和家长喜爱。学生周雅羲已经是第二年选择鱼皮画课程了。上课铃还没响,她已经坐在座位上,继续上次未完成的画作。“这门课特别有意思,总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周雅羲说。
“荷花的纹理要用美工刀细心一点刻出来。”课上,指导老师吕静走到孩子们身边,一一指导。“我是赫哲族人,家里就有长辈会制作鱼皮画。从小耳濡目染,自己也学会了。”吕静说。
“活动课每周4节,从一年级到六年级都有,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如果觉得不适合自己,还可以随时换到别的课程。”校长杨建成介绍,“鱼皮画、伊玛堪、陶艺、剪纸……充满赫哲族特色的非遗课程不仅孩子喜欢,家长也很认可。”
文旅融合:让非遗文化“活”起来
占地1万平方米的同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是黑龙江省最大的赫哲族非遗专门馆。在这里,游客可以尽情欣赏民间说唱伊玛堪、独特优美的口弦琴、古老的鱼皮服饰、精美的鱼皮工艺品等体现赫哲族渔猎文化的项目。
同江市已开发鱼皮服饰、鱼皮刺绣、鱼皮染色、鱼皮粘贴画、鱼鳞画、鱼骨画、桦树皮画、桦树皮烙画、赫哲剪纸、麦秸画、玉米叶画等数十种文创产品。“我们鼓励手工艺人研发赫哲族文创产品,希望更多人了解赫哲族文化,将文化‘带回家’。”同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李鼎仁说。
“每年我们都会举办公益性的鱼皮工艺培训班,从2018年到现在累计举办了30多期,培训2000余人。”李鼎仁介绍,同江市还在规划下一步的非遗推广活动,包括沉浸式鱼皮画制作体验、赫哲族渔猎文化主题研学旅行等。
依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赫哲族婚俗、乌日贡大会,以及柳蒿芽节、开江节、呼日堪节、冬捕节等民俗节庆,同江市以特色民俗体验为切入点,积极打造主题民俗游路线,吸引游客参与体验。
“同江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以打造文化地标、发展特色产业、推进文旅融合、鼓励社区参与等方式,使城市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仍然能够保留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黑龙江省少数民族研究学会赫哲族研究会首任秘书长孙玉森说。
“我们举办各类非遗展示活动,让非遗成为城市的鲜明标识,还打造了一系列具有非遗特色的地标建筑和景观,让人们一进入同江市就能感受到独特的文化氛围。我们还加强与外界的文化交流合作,积极参加各类文化展会,将同江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向更广阔的舞台。”同江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局长姜宏图说。
同江市的非遗文化保护工作,不仅让赫哲族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更为当地文旅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如今,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感受赫哲族文化的独特魅力。赫哲族非遗文化,正以崭新的姿态,融入现代生活,展现着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