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长期使用安眠药有风险,医生建议尝试非药物疗法

创作时间:
2025-01-22 02:33:13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长期使用安眠药有风险,医生建议尝试非药物疗法

失眠已经成为现代人的常见问题,很多人不得不依靠安眠药来解决睡眠困扰。但是,长期使用安眠药真的好吗?它们带来的副作用不容忽视,比如认知行为损伤、记忆力减退等。你有没有经历过因为安眠药而产生的不适?或者你有其他更好的助眠方法吗?快来分享一下吧!

01

安眠药的分类和作用机制

安眠药是一类精神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失眠和手术麻醉。根据作用机制和化学结构,安眠药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 巴比妥酸盐类: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镇静、催眠和抗痉挛作用,但长期使用易导致依赖。

  • 第一代抗组织胺:如氯苯那敏和苯海拉明,常用于非处方安眠药。

  • 苯二氮䓬类:通过增强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的作用来产生镇静效果,适合短期使用,长期使用可能导致依赖。

  • 非苯二氮䓬类:与苯二氮䓬类有相似的药理作用,但成瘾性较低,常用药物包括佐匹克隆、艾司佐匹克隆等。

  • 其他药物:包括褪黑色素、抗抑郁药等,也具有一定的安眠效果。

02

长期使用安眠药的副作用

长期服用安眠药可能对身体和心理健康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 肝肾负担加重:安眠药需经肝脏代谢、肾脏排泄,长期使用会增加肝肾负担,可能导致功能损害。

  • 神经系统抑制:长期服用可能降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表现为反应迟钝、感觉减弱等。

  • 肌肉张力下降:部分药物会导致肌肉松弛,增加摔倒风险,尤其是老年人。

  • 过敏反应:少数人可能出现荨麻疹或更严重的过敏性休克。

  • 呼吸抑制:安眠药可能延长呼吸暂停时间,对睡眠呼吸障碍患者尤其危险。

  • 依赖与耐受性:长期用药易形成心理依赖,停药时可能出现失眠反弹、焦虑等症状。同时,身体可能逐渐适应药物作用,需要更大剂量才能达到相同效果。

  • 情绪波动:部分使用者可能出现易怒、烦躁等情绪问题。

  • 记忆力减退:某些安眠药会影响记忆和注意力。

  • 消化系统问题:如胃部不适、便秘等。

  • 体重变化:可能导致体重增加。

  • 皮肤问题:如皮疹、瘙痒等。

03

医生建议和使用误区

面对琳琅满目的安眠药市场,很多人希望了解哪些安眠药最安全,但医生的观点是,没有绝对的“最安全”安眠药,只有适合个体情况的合适安眠药。以下是一些关于安眠药使用的建议:

  1. 短期失眠:对于偶尔的短期失眠,通常不需要服用安眠药。但如果确实影响到了日常生活,可以考虑短时使用非处方类的镇静助眠药,如某些含有抗组胺成分的药物。

  2. 焦虑型失眠:对于因焦虑导致的失眠,可能需要使用具有抗焦虑作用的安眠药,如某些苯二氮卓类药物。但这类药物有成瘾性,所以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3. 慢性失眠:对于长期慢性失眠患者,可能需要采用更系统的治疗方法,如认知行为疗法结合药物治疗。在药物方面,可以考虑使用非苯二氮卓类的镇静催眠药,这类药物成瘾性相对较低。

  4. 老年人和儿童:对于老年人和儿童,由于身体机能的特殊性,选择安眠药时需特别谨慎。一般来说,应优先选择短效、安全的药物,并密切监测任何副作用。

在使用安眠药时,还需要注意以下误区:

  1. 安眠药能治疗所有失眠:实际上失眠是很多疾病的临床症状之一,如果合并其他疾病,如抑郁症等心理疾病,或者冠心病等躯体疾病导致的失眠,单纯使用安眠药效果不佳。

  2. 吃安眠药一定会上瘾:安眠药确实可能引起药物依赖,但多是由药物滥用引起的,一般遵医嘱吃很少出现成瘾或依赖。

  3. 服用剂量无需调整:安眠药使用一般原则是从小剂量开始,按需、间断服用,药物剂量需要根据疗效调整。服用1个月后,如果失眠控制较好,应遵医嘱逐渐减量或停用。

  4. 能不吃就不吃,失眠也忍着:长期失眠会带来一系列心身问题,如高血压、高血糖、头痛头晕等不适,若临床已经诊断失眠,早期使用安眠药不仅可以改善睡眠,更能改善其可能诱发的躯体症状,故要合理及时使用安眠药。

  5. 烟酒不影响安眠药作用:烟草会减弱安眠药的效果,酒精会减慢安眠药的代谢速度,让其有效成分在血液中迅速升高,从而让神经过度抑制,严重时甚至出现休克等不良反应。故服药期间尽量不饮酒,不吸烟。

04

替代治疗方法

虽然安眠药在短期内能有效改善失眠,但长期使用带来的副作用不容忽视。因此,越来越多的医生建议尝试非药物治疗方法:

  1. 认知行为疗法(CBT):CBT是目前推荐的首选治疗方法,通过改变睡眠相关的消极想法和行为来改善睡眠质量。具体方法包括刺激控制疗法、放松训练、睡眠限制等。

  2. 生活方式调整: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白天过度小睡;保持适度运动,但避免临睡前剧烈运动;限制咖啡因、酒精和尼古丁的摄入;创造舒适的睡眠环境,保持卧室安静、黑暗和适宜的温度。

  3. 自然疗法:一些自然疗法如芳香疗法、冥想和瑜伽等,也被证明对改善睡眠有一定帮助。

  4. 饮食调整:保持均衡的饮食,避免晚餐过量或过于油腻;睡前可以适量饮用温牛奶或草本茶。

总之,长期服用安眠药需谨慎,建议在专业医疗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同时积极尝试非药物方法改善睡眠质量。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