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后肌肉酸痛?按摩和止痛药来救场!
健身后肌肉酸痛?按摩和止痛药来救场!
健身后肌肉酸痛是许多运动爱好者都会遇到的问题。这种酸痛通常由两种原因引起:一是运动时肌肉纤维发生微小损伤,二是乳酸等代谢废物在肌肉中堆积。幸运的是,通过科学的方法,我们可以有效缓解这种不适感。
按摩:从基因层面缓解酸痛
科学研究发现,按摩不仅能带来短暂的舒适感,还能从基因层面帮助肌肉恢复。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的研究团队发现,按摩能抑制引起炎症反应的基因(如NFkB基因),同时促进有助于细胞修复的基因(如PGC-1alpha基因)的表达。这种基因层面的调节作用,使得按摩成为缓解肌肉酸痛的有效方法。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使用泡沫轴或筋膜枪等工具来辅助按摩。使用泡沫轴时,将需要放松的肌肉置于泡沫轴上,利用自重对肌肉进行碾压滚动,每个部分滚动10~15次。筋膜枪则通过高频振动作用于肌肉深层,使用时应避开骨骼凸起的部位,在肌肉较为饱满的地方顺着肌纤维走向或点或面进行按压,每个位置控制在3~5分钟。
合理用药:安全缓解疼痛
当肌肉酸痛较为严重时,可以考虑使用非处方药来缓解症状。常见的口服止痛剂包括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和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乙酰氨基酚主要起到退烧止痛的作用,但没有抗炎效果;NSAIDs类药物则具有解热、镇痛和抗炎的多重功效。使用时需注意,乙酰氨基酚主要由肝脏代谢,过量使用可能对肝脏造成负担;NSAIDs类药物则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因此有消化性溃疡的患者需谨慎使用。
外用酸痛剂也是缓解肌肉酸痛的选择之一。这类药物多用于皮肤表面,通过涂抹、喷洒或贴敷的方式释放药效。使用时需注意不要大面积使用,以免产生全身性不良反应。酸痛贴布的合理使用量为成人每天二至三片,每次使用一片,贴敷时间控制在四至六小时。
其他缓解方法
除了按摩和药物治疗,还有多种方法可以帮助缓解肌肉酸痛:
冷热敷交替:运动后立即使用冰袋或冷毛巾冷敷酸痛处15-20分钟,可以收缩血管,减少肿胀和炎症。24-48小时后,再使用热毛巾或热水袋热敷20-30分钟,促进血液循环,帮助乳酸和代谢废物的排出。
拉伸运动:运动后进行静态拉伸,如站直把脚后跟着地向后抬,拉紧小腿后侧,保持30-60秒,或伸直手臂,另一只手轻拉手腕朝身体方向,同样保持30-60秒。拉伸能帮助肌肉纤维放松,减少酸痛和僵硬感。
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运动后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以防止脱水导致的酸痛加剧。建议按照每流失1斤汗液补充500-700毫升液体的标准进行补水,运动饮料或淡盐水都是不错的选择。
摄入蛋白质:运动后30-60分钟内摄入优质蛋白质,如鸡胸肉、鱼虾、豆类或蛋白粉,有助于肌肉修复。这个时间段是肌肉吸收蛋白质效率最高的时期。
轻度有氧运动:如果肌肉酸痛程度较轻,可以进行快走或骑车等轻度有氧运动。这些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帮助营养物质输送到肌肉,同时带走乳酸等代谢废物。
预防措施
预防肌肉酸痛同样重要。在运动前做好充分的热身,运动后进行适当的拉伸,都能有效减少肌肉酸痛的发生。此外,避免长时间久坐,定期活动身体,也能帮助维持肌肉的健康状态。
健身后肌肉酸痛虽然常见,但通过科学的方法,我们可以有效缓解这种不适。无论是使用工具进行按摩,还是合理使用药物,或是采取其他物理疗法,都能帮助我们更快恢复,重新投入运动的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