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养殖助力农村经济稳定发展
规模化养殖助力农村经济稳定发展
2025年1月9日,全国瘦肉型猪出栏均价为16.04元/公斤,外三元生猪均价为15.77元/公斤,较前一日下跌0.26元/公斤。这一价格波动反映了生猪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也凸显了规模化养殖在稳定猪价、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规模化养殖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中国生猪养殖行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全国生猪出栏36395万头,同比减少1153万头,下降3.1%。二季度末全国生猪存栏41533万头,环比增加684万头,增长1.7%,同比减少1984万头,下降4.6%。这些数据表明,尽管生猪出栏量有所下降,但整体规模依然庞大,存栏量的环比增长显示出生猪养殖行业在逐步恢复产能。
在能繁母猪存栏量方面,2024年6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038万头,比上个月增加42万头,环比上涨1.1%,连续2个月环比上涨。根据《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2024年修订)》,全国能繁母猪存栏正常保有量为3900万头。2024年6月能繁母猪存栏量相当于正常保有量的103.5%,处于产能正常波动的绿色区域。
技术进步与成本控制
面对猪价波动的风险,规模化养殖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智能化应用,有效控制了成本波动。据卓创资讯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8月8日,全国自繁自养盈利平均为833.65元/头,环比增加118.29元/头。这一盈利水平的提升,主要得益于企业对养殖成本的有效控制。
以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通过智能化设备和信息化平台的升级,将优秀场线的生猪养殖成本降至12元/公斤以下。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和乐山巨星农牧股份有限公司则通过数智化建设,进一步优化了养殖效率和成本结构。
规模化养殖对农村经济的带动作用
规模化养殖不仅提升了企业的盈利能力,还对农村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以重庆市为例,当地通过智慧农业建设,推动了生猪养殖的智能化和规模化发展。
重庆市马上消费“富慧养”智慧养殖共同富裕解决方案,构建了具备生产管理、溯源管理、营销推广等功能模块的多端智慧养殖平台。该平台通过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的应用,对畜禽饲养环境、饲料消耗、生长速度、健康状况等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和决策,实现了智慧养殖。截至2023年底,该项目已落地赋能渝北、城口、垫江、石柱等10个地区的部分养殖户,直接带动就业人数100余人。
未来发展趋势
展望未来,规模化养殖将继续成为生猪养殖行业的主要发展趋势。大型养殖企业和集团化猪场的市场占有率有望逐步提高。同时,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养殖模式将更加普及。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养殖效率和生产效益,还将降低人力成本,推动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
总之,规模化养殖通过技术创新和智能化应用,有效控制了成本波动,提升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同时,规模化养殖还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了新途径。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规模化养殖将在稳定猪价、保障市场供应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