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驾致1200余起事故,专家呼吁建立综合治理机制
酒驾致1200余起事故,专家呼吁建立综合治理机制
2024年11月以来,全国已发生1200余起酒驾醉驾导致的交通事故,造成110余人死亡,一次死亡3人以上较大事故12起。岁末年初,年会聚会增多,酒驾醉驾肇事风险更加突出。面对酒驾屡禁不止的现象,究竟是谁该为此负责?
驾驶员:法律意识淡薄,侥幸心理作祟
在新疆,酒驾理由五花八门:“朋友聚会,不给面子”“工作应酬,酒是‘推进剂’”“新买的车,要庆贺下”……这些理由背后,折射出的是驾驶员法律意识的淡薄。
“很多驾驶人会花大量时间向民警解释饮酒的理由,可我们不关注他们为何饮酒,只看酒后有没有驾车行为。”乌鲁木齐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高新区大队副大队长谢建明一语道破问题关键。
更有甚者,有的驾驶人自信“酒量好”“车技稳”,认为酒后开车没问题;有人觉得节日期间民警放假,专挑双休日、节假日酒后驾车。这些侥幸心理,正是酒驾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
监管机构:政策不断升级,执法力度加大
面对酒驾这一顽疾,监管部门不断升级政策,加大执法力度。
2024年3月起实施的新规中,酒驾新国标标准将血液中乙醇含量分为三个等级,将饮酒驾驶的上限从50mg/100mL降低到20mg/100mL。同时,对酒后驾驶的处罚标准也进行了全面升级,对于酒后驾驶机动车罚1000~2000元,并且扣驾照12分,暂扣驾驶证6个月。
新疆公安交管部门对酒驾醉驾“零容忍、严执法”,不间断开展联合整治行动。于田县公安局交警大队通过分析研判酒驾高发区域和警情多发路段,明确整治重点。布尔津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利用呼气式酒精检测仪,违法行为相关数据自动上传“云端”,固定证据。
社会环境:宣传教育需加强,诚信体系待完善
尽管监管部门努力执法,但酒驾屡禁不止的现象表明,单纯依靠执法难以根治这一顽疾。社会环境因素同样不容忽视。
“目前酒驾醉驾宣传教育仍以公安交管部门为主,社会各界力量参与较少。”北京大成(乌鲁木齐)律师事务所律师谷雨指出,要形成抵制酒后驾驶的长效机制,关键要增强全社会的法治意识、文明意识和安全意识。
谷雨建议,可以发挥行政处罚、相对不起诉等措施的作用,建立对拟被不起诉人教育惩戒机制。同时,完善公民个人诚信体系,将酒后驾驶违法行为记入个人不良信用记录,降低行为人信用等级,并及时公开“黑名单”。
国际经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新加坡的经验值得借鉴。2023年酒驾事故达到180起,是2014年以来的最高纪录,而2024年前10个月已有142起酒驾事故,其中10起为致命车祸。为此,新加坡警方在12月展开全岛取缔行动,逮捕12人,其中最高酒精含量检测结果为每100毫升呼气含60微克酒精。
新加坡警方不仅加强了执法力度,还创新执法方式,10年来首次将路障设在中央快速公路,接受临检的车子大排长龙,等候超过一小时。这种出其不意的执法方式,有效震慑了酒驾行为。
结语:综合治理,久久为功
酒驾屡禁不止,是驾驶员、监管机构和社会环境三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根治这一顽疾,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形成合力。
对于驾驶员而言,要时刻牢记“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的原则,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对于监管机构而言,要不断创新执法方式,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执法效率。对于社会而言,要形成抵制酒后驾驶的浓厚氛围,让酒后驾驶成为不能碰、不敢碰的高压线。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零酒驾”的目标,让道路更加安全,让家庭更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