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教导总队:紫金山战役的悲壮史诗
中央教导总队:紫金山战役的悲壮史诗
1937年12月,南京保卫战进入最惨烈的阶段。在紫金山一线,中央军校教导总队正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这支被誉为“蒋介石心头肉”的精锐部队,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却在短短几天内几乎全军覆没。这场战斗不仅展现了中国军人的英勇,也成为了南京保卫战中最悲壮的一幕。
精锐之师:中央教导总队
中央教导总队成立于1931年,隶属于中央军校,具有示范性质。初期主要用于德式步兵团及武器试验研究,后在桂永清少将的领导下扩编为野战部队。教导总队完全由德国军事顾问培训,装备精良,弹药充足。在西安事变、淞沪会战中表现出色,成为当时中国军队的佼佼者。
紫金山战役:血战到底
1937年12月9日,日军华中方面军上海派遣军第16师团对南京紫金山、中山陵、西山阵地发起进攻。教导总队第3旅主力负责防守紫金山。日军第33联队2000余人,在猛烈炮火掩护下发起进攻。中国军人依托紫金山的碉堡工事顽强抵抗,使得日军难以推进。
面对僵局,日军增派第9师团第35联队第3大队900余人增援。即便如此,教导总队的顽强抵抗仍让日军付出惨重代价。据日军战史记载:“由于敌军(中国军人)顽强、地势险要及作战区域狭窄,战斗进展情况并不理想。”
在久攻不下的情况下,日军采取了火攻战术。12月12日下午5时30分,日军在紫金山东麓放火,整个紫金山化为火海。尽管如此,教导总队仍坚持战斗到最后一刻。日军第33联队部队史写道:“据守紫金山的敌军(中国守军)虽然是敌人,但的确很勇猛,他们也战斗到最后一个人,明知结果肯定是死,但还是顽强抵抗,一直奋勇地阻挡我军的进攻。”
撤退混乱:全军覆没
尽管教导总队在紫金山一线顽强抵抗,但整个南京保卫战的局势已不可挽回。12月12日午夜,中华门失守,唐生智下达撤退命令。然而,这个命令并不明确,导致大量部队涌向下关渡江,却因缺乏船只而陷入绝境。教导总队大部分部队未能及时收到撤退命令,直到12日晚才开始撤离。当他们到达下关时,见到的尽是尸山血海,江面上飘满了试图强行过江的人。
最终,教导总队因孤军无援而被日军围困俘虏,近七千人被日军集体屠杀,壮烈殉国。据幸存者周振强回忆,教导总队到最后只剩下了四千多人。
历史意义:精神永存
中央教导总队在紫金山战役中的英勇事迹,展现了中国军人的不屈精神。尽管他们最终几乎全军覆没,但其顽强抵抗和牺牲精神,成为了中华民族抗战史上的一座丰碑。这场战役不仅让人们铭记历史教训,也提醒着后人珍惜和平,警惕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深重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