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手法,让你健身后不再酸痛
推拿手法,让你健身后不再酸痛
运动后肌肉酸痛,这种被称为DOMS(延迟性肌肉酸痛)的现象,是许多健身爱好者的共同经历。它通常在高强度或不习惯的运动后出现,持续数天,让人既爱又恨。但为何我们的身体会以痛苦的方式回应我们的努力呢?本文将深入探讨肌肉酸痛的成因,并分享专业康复师的解答:如何通过推拿手法有效缓解这一不适。
肌肉酸痛的成因
当我们谈论运动后的肌肉酸痛时,实际上是在描述一种由肌肉微细损伤引起的疼痛感。这种微细损伤主要发生在进行了强度较大或不习惯的运动之后,尤其是那些涉及到肌肉“负重放慢”(例如下楼梯或进行重量训练时放慢动作的部分)的运动。这种损伤触发了一个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过程,包括炎症反应,其目的是修复受损的肌纤维并加强肌肉。然而,正是这个修复过程中的炎症反应,导致了我们感受到的酸痛。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疼痛并非毫无益处。实际上,它是肌肉适应和增强的一部分,是身体在告诉我们:“我正在变得更强大。”随着肌肉的恢复和增强,同样的运动强度将不再引起如此强烈的疼痛感,这是因为我们的身体已经适应了这种负荷,并且肌肉结构得到了加强。
推拿手法的科学依据
推拿按摩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中医治疗方法,通过手法作用于人体表面特定部位或穴位,达到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增强机体抵抗力等目的。推拿按摩通过手法刺激经络和穴位,促进气血流通,调和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养生的效果。
推拿按摩通过手法刺激经络,有助于调和气血,促进气血流通,从而消除气滞血瘀,对于缓解因气血不畅引起的疼痛、肿胀等症状具有显著的改善效果。在运动后,通过推拿按摩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缓解肌肉疲劳,提高身体的抗疲劳能力。
具体推拿手法介绍
推法:用手指或手掌在皮肤表面沿着经络或肌肉纤维的方向直线推动。如用单手或双手的掌根从肩部推至腰部,力度要均匀适中。推法主要用于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长时间伏案工作后,颈肩部肌肉紧张僵硬,推法可以有效缓解这些症状。
揉法:以手指或手掌在皮肤上做环形揉动。如用手掌心揉腹部,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揉动。揉法主要用于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功能。腹部胀满不适,可能是胃肠蠕动缓慢,揉腹可以促进胃肠蠕动,缓解胀满。
按法:用手指或手掌着力于体表,逐渐用力下压。如按揉足三里穴位,按压时可先轻后重。按法主要用于调节脏腑功能,如脾胃虚弱、消化功能不好的人,按揉足三里能调节脾胃功能。长期站立或行走导致的小腿肌肉酸胀,按压小腿肚上的肌肉可以减轻酸胀感。
捏法:以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用力,提捏或揉捏肌肤。如捏肩井穴周围的肌肉,捏的时候要有节律,力度从轻到重。捏法主要用于疏通经络,缓解酸痛。风寒感冒初期,头颈部酸痛,捏肩井等部位的肌肉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实际应用案例
以腹股沟拉伤为例,这种伤病在需要快速跑动和跳跃的运动中十分常见。虽然它不属于严重的伤病,但由于痛感对运动员的状态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在康复期,可以通过推拿按摩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炎症物质的代谢和排出,有助于治疗无菌性炎症引起的筋膜炎等疾病。
注意事项
选择合适的推拿师:选择有资质、经验丰富的推拿师进行治疗,以确保安全和效果。推拿师的专业水平和经验直接影响推拿的效果和安全性。
避免空腹或过饱:推拿前不宜空腹或过饱,以免影响治疗效果和舒适度。空腹推拿可能导致低血糖或晕厥,过饱推拿则可能影响消化。
保持沟通:在推拿过程中,与推拿师保持沟通,及时反馈不适或疼痛,以便调整手法和力度。推拿过程中的舒适度是非常重要的,如有不适,应立即告知推拿师。
注意身体状况:推拿按摩要根据被按摩者的身体状况和耐受程度调整手法的力度和时间。如果被按摩者有骨折、皮肤破损、肿瘤等疾病时,不适合进行推拿按摩。推拿按摩后要注意休息和保暖,避免受寒。
日常保健作用
除了治疗疾病,推拿按摩在日常生活中也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推拿按摩可以促进面部血液循环,改善皮肤营养供应,减少皱纹和色斑,达到美容养颜的效果。推拿按摩可以通过刺激穴位和经络,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缓解情绪抑郁和焦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推拿按摩作为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在疾病治疗和日常保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手法刺激经络和穴位,推拿按摩可以促进气血流通,调和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养生的效果。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推拿按摩,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应用,促进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