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睚眦必报”的“睚眦”怎么读?99%的人都读错了,这个成语背后还有个历史典故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睚眦必报”的“睚眦”怎么读?99%的人都读错了,这个成语背后还有个历史典故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427/22/503199_1121641558.shtml

“睚眦必报”这个成语,你真的读对了吗?在汉字的浩瀚海洋中,有些字眼因其独特的形象和深刻的寓意而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讨“睚眦必报”中“睚眦”的正确读音及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睚眦”的正确读音

“睚眦”这两个字的标准普通话读音是【yá zì】,其中“睚”读作第二声,“眦”读作第四声。

结构:这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

同音字:【牙、字】

“睚眦”的含义

“睚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通常指代一种传说中的神兽,它的形象多与龙族有关,是龙和豺所生,被认为是龙的九子之一。睚眦的形象通常被描述为具有龙的某些特征,如龙角、龙鳞,同时它还具有其它动物的特点,如兽身或鹰爪。

古代史书记载睚眦——嗜杀喜斗,性格刚烈、好勇擅斗、嗜血嗜杀,而且总是嘴衔宝剑,怒目而视,刻镂于刀环、剑柄吞口,以增加自身的强大威力。

“睚眦”在汉语中指的是怒目而视,特指因愤怒而瞪大眼睛的表情。这个词语用来形容人愤怒到了极点,眼睛瞪得很大,仿佛要冒出火来。

在古代文献中,“睚眦”也常用来形容人的小气和记仇,因为一点小事就怒不可遏。

“睚眦”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睚眦”不仅仅是对愤怒表情的描述,它还承载着对人性复杂面的一种反思。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睚眦”常被用来描绘人物的激烈情绪,或是用来形容那些心胸狭窄、易怒易爆的性格特征。

1.《红楼梦》——然于世道中未免迂阔怪诡,百口嘲谤,万目睚眦。

2.《史记·范雎蔡泽传》——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

3.《三国演义》——凡平日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

“睚眦必报”是什么意思?

“睚眦必报”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心胸狭窄,对任何小的怨恨或侮辱都记恨在心,并且一定要报复。其中,“睚眦”指的是怒目而视的样子,常用来比喻小气和记仇的性格。整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一种对小事斤斤计较、不肯释怀的态度。

这个成语还有一个历史典故,大概意思是:魏国通过一场的冤狱,赶走了一位杰出人才——范睢。这让秦国如虎添翼,变得更加强大。在生命危急时刻,范睢用智慧成功逃生,并且从一小人物变成了秦国宰相,给自己更广阔的施展才华的空间。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睚眦必报”反映了一种对人际关系和个人品德的深刻理解。它不仅仅是对报复行为的描述,更是对那些缺乏宽容和大度的人的一种批评。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睚眦必报”常常用来警示人们不要因为小事而失去理智,要有宽容之心。

结语

总结:睚眦的正确读音是【yá zì】,本义是指怒目而视,也形容人小气和记仇。

睚眦必报:指因为极小的怨恨或冒犯也要进行报复。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每一个字都是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传承。让我们继续探索汉字的奥秘,发现它们背后的故事,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每天进步一点点,逐渐丰富自己的知识宝库,不仅可以拥有广阔的视野,还可以赋予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