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华永道解析:中国新能源企业出海风险管理
普华永道解析:中国新能源企业出海风险管理
普华永道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中国新能源企业在进军国际市场时,必须高度重视风险管理。从财务核算体系的建立到全球供应链的管理,再到不同国家的法律法规差异,每个环节都可能存在潜在风险。企业需要制定全面的风险管理策略,包括市场、政治、货币、供应链、技术、文化、环境和社会等多个方面的风险管理,以确保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中国新能源企业加速国际化步伐,风险管理成为决定其成败的关键因素。普华永道的报告显示,海外合规风险加剧,数据、产品安全等首当其冲。目前全球有超过130个国家拥有数据保护及隐私相关的法律法规,欧洲的GDPR(通用数据保护条例)是目前最严格的数据保护条例。企业通过定义合规架构,可以充分满足各国法律对业务合规的要求,最终实现合规商业化。
主要风险类型
监管风险
中国能源企业在海外投资时,由于交易规模大、行业敏感性高等因素,容易触发多重监管审查。以欧盟为例,达到一定营业额的集中交易,需要在欧盟进行经营者集中申报,同时,基于企业接受外国补贴情况,可能需要同时向欧盟委员会提交FSR申报,此外,基于欧盟各国具体要求,达到一定投资比例或涉及特定行业的交易,往往也需要进行外商投资安全审查。
政治风险
部分“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政局经常发生变动,如发生政权更迭,可能出现新政府不承认或推翻旧政府颁布的法律或法令、签署的合同或作出的承诺,导致投资企业陷入不利的被动局面。
法律与合规风险
东道国的法律体系存在不够完善、修订频繁等情形,或者在相关规定中对外资持股比例、本地劳工比例、环境保护等设置严格要求,相关手续审批流程复杂且耗时长,或给予相关部门较大自由裁量权等,这些风险都会对企业的投资计划和进入后的稳定性产生重大影响。
市场风险
全球贸易政策调整,或对中国企业出海战略产生“寒蝉效应”。例如,美国企业研究所和传统基金会发布的中国对外投资追踪数据显示,2005年1月至2022年12月,中国能源企业海外投资的46起项目中,交易金额合计高达4369亿美元。企业和交易的高规模,使得我国能源企业在海外的交易很容易触及当地的监管门槛。
风险管理策略
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企业需要建立涵盖财务、供应链、技术、文化等多方面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例如,天合光能通过全球化布局和自研SD-WAN解决方案实现高效网络互联,成功拓展海外市场。
加强合规建设
企业需要充分了解并遵守东道国的法律法规,特别是数据保护和隐私法规。例如,欧盟的GDPR对数据保护有严格要求,企业需要建立相应的合规体系。
本地化战略
通过建立本地化运营团队和与当地企业合作,可以降低政治和文化风险。例如,海外管理团队架构中,中国负责人和外籍业务主管的搭配综合表现最强,尤其是在与中国总部的沟通协调、既有产品业务开拓、产品及服务本地化以及与当地合作伙伴及政府合作方面尤为突出。
动态调整策略
企业需要定期评估市场反馈,灵活调整业务方向。例如,新能源及清洁技术领域,竞争向“场景占位”转移。企业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及时调整战略。
成功案例分析
天合光能通过全球化布局和自研SD-WAN解决方案实现高效网络互联,成功拓展海外市场。其经验表明,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合规建设,实施本地化战略,以及动态调整业务策略,是新能源企业出海成功的关键。
未来展望
随着新能源企业国际化进程的深入,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将日益凸显。企业需要持续关注新兴市场机会,加大对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同时,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新能源企业需要在风险管理方面投入更多资源,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之,中国新能源企业在出海过程中,必须将风险管理放在核心位置,建立系统性的风险防控体系,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