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预警信号解读:如何科学防范?
雷电预警信号解读:如何科学防范?
“挖虫草时,打雷后没能及时下山怎么办?”几乎每一年,青海省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马海玲都要向采挖者发出这个问题。在青海,5到7月是虫草集中采挖期,牧民们放下手中活计转变为“逐虫草而居”的采集者。然而,这段“淘金”时光也伴随着雷电的威胁。据统计,2000年至2023年,青海南部地区虫草季共发生雷电灾害84起,仅2022年就发生了22起。
面对雷电威胁,科学预警和防范至关重要。我国的雷电预警信号分为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预警等级逐级提高。那么,这些预警信号具体意味着什么?我们又该如何科学防范呢?
雷电预警信号的分级标准
雷电预警信号是气象部门根据雷电活动的可能性和强度发布的预警信息。具体分级如下:
黄色预警:6小时内可能发生雷电活动,可能会造成雷电灾害事故。此时,政府及相关部门需要按照职责做好防雷工作,公众应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尽量避免户外活动。
橙色预警:2小时内发生雷电活动的可能性很大,或者已经受雷电活动影响,且可能持续,出现雷电灾害事故的可能性比较大。此时,人员应当留在室内,并关好门窗;户外人员应当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或者汽车内;切断危险电源,不要在树下、电杆下、塔吊下避雨;在空旷场地不要打伞,不要把农具、羽毛球拍、高尔夫球杆等扛在肩上。
红色预警:2小时内发生雷电活动的可能性非常大,或者已经有强烈的雷电活动发生,且可能持续,出现雷电灾害事故的可能性非常大。此时,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做好防雷应急抢险工作;人员应当尽量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或者汽车内,并关好门窗;切勿接触天线、水管、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远离电线等带电设备和其他类似金属装置;尽量不要使用无防雷装置或者防雷装置不完备的电视、电话等电器;密切注意雷电预警信息的发布。
科学防范,守护生命安全
在青海虫草采挖季,气象部门通过多种方式开展科普宣传,包括科普书、音箱、大喇叭等,向牧民普及雷电灾害防御知识。例如,当收到黄色预警时,采挖人员应立即停止作业,寻找安全地点躲避;在橙色预警下,人员应留在室内,关闭门窗,远离金属物品;而红色预警则意味着极高的危险,此时应立即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内,避免使用任何电器设备。
通过持续的科普宣传和预警服务,青海虫草采挖季的雷电灾害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实现了“三下降”。这一成功案例充分说明,科学解读预警信号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是应对雷电灾害的关键。
雷电预警信号不仅是简单的天气预报,更是守护生命安全的重要工具。只有科学认识预警信号,掌握正确的防范措施,我们才能在雷电天气中保护自己和他人,减少不必要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