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证实:参松养心胶囊可降低房颤复发风险40%
研究证实:参松养心胶囊可降低房颤复发风险40%
近日,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曹克将教授在《欧洲心脏杂志》发表重要研究成果,揭示了参松养心胶囊在抗心律失常方面的显著效果。这一突破不仅展示了中药在心律失常治疗领域的巨大潜力,还填补了房颤射频消融术后药物维持窦律的空白。
参松养心胶囊:创新中药的突破
参松养心胶囊是在中医络病理论指导下研发的创新药物,具有独特的“整合调节、快慢兼治”特性。研究显示,该药可改善微循环、改善传导功能、调节自主神经功能、阻断多离子通道以及抑制心脏重构。这些多重作用机制使其在治疗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时表现出色。
SS-AFRF研究:国际认可的循证证据
2024年8月,由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黄鹤教授团队牵头开展的“参松养心胶囊对经射频消融房颤患者预后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SS-AFRF研究)”在《欧洲心脏杂志》发表。该研究历时多年,纳入2019年11月至2021年10月期间来自中国24个省/直辖市的66家医院的920例持续性房颤患者。
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组在1年随访期间显著降低了房颤复发率。具体数据如下:
- 无事件生存率:参松养心组85.5% vs. 安慰剂组77.7%(P=0.001)
- 房颤复发率降低:7.8%
- 复发风险降低:40.0%(HR=0.6,95%CI:0.4-0.8)
此外,参松养心胶囊在术后3个月和6个月显著降低了房颤负荷(分别为2.8% vs. 7.6%,P=0.002和3.3% vs. 7.7%,P=0.025),并延缓了首次房扑/房颤的发生时间。在生活质量方面,参松养心组在躯体和精神评分上均显示出明显改善。
填补空白:房颤射频消融术后的理想选择
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并增加死亡、卒中、心力衰竭和痴呆风险。尽管射频消融术是房颤治疗的重要手段,但术后复发率较高,传统药物治疗又存在疗效不佳、副作用大等问题。
参松养心胶囊的出现填补了这一治疗空白。研究证实,该药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房颤复发风险,还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良好。这一发现为持续性房颤患者提供了一种创新、有效、安全且可长期使用的治疗方案。
展望:中医药的国际化之路
参松养心胶囊的研究成果在国际心血管病领域的顶级期刊发表,不仅展示了中医药在心律失常治疗领域的巨大潜力,也代表了中国在心血管领域科研实力的提升。这一突破性进展有望推动中医药进一步走向世界舞台,为全球心律失常患者带来更多治疗选择。
自2003年获得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以来,参松养心胶囊已展现出卓越的临床价值。2009年,“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律失常应用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9年,相关研究更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充分证明了其在心律失常治疗领域的重要价值和科学依据。
随着研究的深入和临床应用的推广,参松养心胶囊有望成为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这一创新中药的成功,不仅展示了中医药的独特魅力,也为全球心血管疾病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