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行山2025:八大香港古蹟郊遊景點一日遊
香港行山2025:八大香港古蹟郊遊景點一日遊
香港是一座现代化都市,但同时也保留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从自然径到水务文物径,从古祠堂到文物径,从战时遗址到历史建筑,香港的古迹郊游景点各具特色,让人仿佛穿越时空,感受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柏架山道自然径:炉灶遗迹
摄影:Ann Chiu
对于没有太多行山经验的游客来说,这条路线非常适合。沿途只有一条主路,很少有分叉口,不用看地图也不会迷路。路线长度非常灵活:步行约45分钟就有一个带有公厕的小公园,此时如果觉得累可以选择休息后再继续前行,或者原路返回;体力充沛的话,可以一直走到大风坳,在凉亭中吹风休息(记得带风衣),全程需要约两小时。途中转入鲗鱼涌树木研习径,这条路线会经过战时炉灶遗迹。这些炉灶建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准备供市民在战乱期间使用。然而,由于战事爆发不久香港就失守,这些炉灶从未被使用过,至今仍保留着原有的面貌。
如何前往:港铁鲗鱼涌站A出口,向太古方向步行约5分钟到达柏架山道自然径的入口
大潭水务文物径:水塘游
摄影:Shutterstock
在香港众多法定古迹中,有41个水务设施,而其中大部分位于大潭,组成了大潭水务文物径。这条文物径成立于2009年,全长五公里,沿途经过上水塘、副水塘、中水塘、抽水站、水坝、上水道等古迹。这些文物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至今仍在为香港大众服务,为中西区提供食水。
路线的起点位于大潭郊野公园入口(邻近阳明山庄),终点是大潭湾。沿途铺设整齐且布满路标,适合任何年龄及体能程度的游客。沿路设有十个资讯站,介绍大潭文物的历史价值及现今功能。大潭笃水塘附近还设有烧烤场及休憩场地,是这趟旅程的完美终点。
如何前往:港铁西湾河站 A 出口转乘14号巴士前往大潭水塘
味峰侯公祠:上水一级古迹
摄影:Courtesy Information Service Department
味峰侯公祠是一座两进式设计的祠堂,建于清朝乾隆53年,至今已有232年的历史。这座祠堂由举人侯倬云建造,用以纪念别号侯味峰的国学生侯聚裴,现主要用作祭祀祖先的家祠,并被列为一级古迹。公祠采用清朝传统的两进三开间一天井设计,其卷棚顶礼亭是传统中式建筑中罕见的特色。正脊及青砖墙身饰带的灰塑,以瑞兽、花卉、几何图案及中国民间故事等木构件和祖龛作为装饰,工艺精湛细致。2019年,根据《古物及古迹条例》,该公祠被列为法定古迹,体现了孝悌为仁之本的理念,通过有形的公祠世代传承。
如何前往:从港铁上水站 A 出口,经青山公路古洞段步行约35分钟
屏山文物径:新市镇中的古迹
摄影:Time Out Hong Kong
屏山文物径于1993年开幕,全长1.6公里,虽然不长,但这条位于元朗的幽静路段蕴藏着深厚的文化,绝对值得探索!文物径深入邓氏祖屋,发掘其历史渊源。大部分游客喜欢从文物径尾站起步,在港铁天水围站出发,走一段小路至聚星楼。建于1486年的聚星楼高13米,是香港现存唯一的古塔。邻近的上璋围是屏山文物径上唯一的围村,其门楼遗迹及供奉守护神社公的神厅依然彰显着邓氏深远的文化历史脉络。
现代化的城市景观和千篇一律的新市镇建筑无疑会让人感到审美疲劳,但数座古老的祠堂及书室依然屹立不倒,让游客得以一窥新界原居民的早期生活。旧屏山警署已改建成屏山邓族文物馆暨文物径访客中心,提供丰富的导赏资料及地图,让旅程更加充实。
如何前往:从港铁天水围站 E3 出口步行至聚星楼,展开旅程
粉岭龙跃头文物径:华丽围村建筑
摄影:Calvin Sit
位于新界东,邻近粉岭的文物径全长2.6公里,1999年正式开放。据说,有龙跳跃跨过文物径附近的山岭,因而得到这气吞天下的名字。新界五大氏族之一邓氏于800多年前从江西南迁,落户于龙跃头,如今这里依然是邓氏据点。文物径深入五个邓氏老围村,东阁围就是其中之一。这座拥有逾500年历史的围村,原始风貌不变,依然筑于高台上,因为护城河长年环绕之故。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文物径途经的大部分古迹均不对外开放,包括逾百年历史的基督教堂崇谦堂及结合中西建筑特色的华丽大宅石庐。虽然不能进入内部参观,但仅欣赏古迹的外围建筑,包括庙堂及书室屋顶的华丽雕刻,已经令人目不暇接。
如何前往:在港铁粉岭站 C 出口乘搭 54K 号小巴,穿过河流后的第一站(即崇谦堂)下车,文物径终点为小坑村,可在此乘搭 56K 号小巴返回港铁粉岭站。
黄泥涌峡径:战时记忆
摄影:Calvin Sit
香港的战时历史留下了大量令人深思的遗迹,黄泥涌峡径就是其中之一。这条全长两至三小时的路线,沿途散落着引人入胜的二战遗痕。从大潭水塘一直延伸至位于黄泥涌峡径的前英军西旅指挥部,这条路线将自然景观与历史古迹完美结合。
沿途的十个站点见证了英军如何在与日军的激烈战斗中最终于1941年的圣诞节投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射炮台遗址,一片废墟诉说着战事的激烈,盟军击落日机的时刻。深入这条路线,你会发现数个被杂草覆盖的机枪堡,一直走到最后,渣甸洋行的瞭望台映入眼帘,这里不仅引发人们对历史的深思,还能俯瞰迷人的城市景色。
如何前往:在交易广场乘搭6号或66号巴士,并在黄泥涌水塘下车,往山上走至阳明山庄及大潭郊野公园入口。
湾仔历史文物径:千奇百趣
摄影:Shutterstock
从苏丝黄时代开始,湾仔就被视为充满活力之地,但这里的历史可以追溯得更远。从古老渔村到欧洲人聚居地,再到如今五光十色的夜生活胜地,湾仔保留了多座历史建筑及纪念碑,成为这个快速变化社区的珍贵记忆。这条全长三公里的步行径以茂萝街为起点,在这里你可以看到现为文化展览场地的二级历史建筑“绿屋”,终点是港铁金钟站附近的永丰街,这里也是另一景点蓝屋的所在地。在“We 嘩蓝屋”活化计划下,这座标志性公寓于2017年完成修复。如今这里不仅是公寓,还进驻了餐厅,并引入了许多教育活动,适合家庭参与。
值得一去的景点还有庄士敦道上的法定古迹和昌大押,这栋建于19世纪末的建筑,其古典的外墙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和昌大押如今已经活化成餐厅及酒吧 Sophia Loren Hong Kong,是夜夜笙歌的好去处。继续前行,你会看到古老大宅南固台,虽然被列为一级历史建筑,但至今仍然荒废,而且是众所周知的“猛鬼屋”,所以建议你还是远观为好!
如何前往:从港铁湾仔站 A3 出口前往茂萝街
中西区文物径:殖民地痕迹
摄影:Shutterstock
中西区文物径共有三条路线:中区线、上环线和西区及山顶线,是所有文物径中最长的一条,贯穿多个珍贵的历史景点及重要文物地标。中区线的起点为爱丁堡广场,接着是皇后像广场、和平纪念碑、终审法院,沿途景点还包括香港公园、香港动植物公园及古迹艺术中心大馆。至于上环线,你可以到中环街市欣赏其德国包浩斯建筑特色;在西区及山顶线,古色古香的文武庙是荷李活道的地标;而占领角是1841年英军登陆香港的地方,开启了殖民历史,但现已变成休憩公园。至于山顶线部分,有前身是人力车停放处的山顶餐厅,以及英殖时代港督避暑小屋的遗址。从山顶返回西区,不妨到访鲁班先师庙。
如何前往:从港铁中环站 F 出口的爱丁堡广场起步,以鲁班先师庙为终点。从鲁班先师庙到港铁坚尼地城站 B 出口,只需数分钟
香港的郊外古迹文物径风景优美,百闻不如一见,不妨付诸行动,亲自前往探索这些香港古迹郊游景点。
本文原文来自Time Out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