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西溪湿地:生态保护的绿色奇迹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西溪湿地:生态保护的绿色奇迹

引用
人民网
11
来源
1.
http://zj.people.com.cn/n2/2024/0331/c186327-40794865.html
2.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24-05/08/content_26056686.htm
3.
https://www.sohu.com/a/768359597_100102847
4.
https://zj.cnr.cn/tdzj/20240927/t20240927_526919516.shtml
5.
http://zj.people.com.cn/GB/187016/410716/
6.
https://m.sohu.com/a/781053751_349120/?pvid=000115_3w_a
7.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24-05/13/nw.D110000renmrb_20240513_5-13.htm
8.
https://mparticle.uc.cn/article_org.html?uc_param_str=frdnsnpfvecpntnwprdssskt#!wm_cid=622482229221663744!!wm_id=c631fd946ce7455d9167dcfd9e2ddf1f
9.
http://www.archidogs.com/original/gyinfo/2658.html
10.
https://www.jnr.ac.cn/CN/10.31497/zrzyxb.20240601
11.
http://chinapeace.gov.cn/chinapeace/c100047/2024-08/01/content_12739214.shtml

“一曲溪流一曲烟”,杭州西溪湿地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被誉为“城市之肾”。作为中国首个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西溪湿地经过20年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成功实现了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双赢。

01

生态修复:从污染到清澈

上世纪90年代初,西溪湿地所在的乡村开始养猪,猪粪倒入水网导致水体发绿发臭。2003年,杭州市启动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对湿地进行全面整治。西溪湿地内河道总长约108公里,近55%的面积为河港、池塘、湖漾、沼泽。保护西溪湿地,重点是保护水生态、改善水生态。

西溪湿地生态文化研究中心工程师张巍介绍,湿地中一千多个三基鱼塘发挥着重要作用。2021年,西溪湿地启动三基鱼塘清淤和生态修复工程,对福堤、绿堤沿线的三基鱼塘进行修复。通过清理浮泥、护坡修复、水生植物种植等措施,提升池塘生态系统稳定性。同时,杭州市政府支持下,西溪湿地引水源头的净水工艺也进行了提升,来水水质越来越好。

02

生物多样性:从恢复到繁荣

生态优先,保护第一。如果要问西溪湿地的生态保护做得如何,来湿地“做客”的鸟儿们最有发言权。作为西溪湿地水鸟主要栖息地及观赏地之一,莲花滩区域是西溪湿地鸟类生物多样性集中体现的典型代表地。在充分调研、听取观鸟爱好者与专家意见建议意见的基础上,2022年,西溪湿地启动莲花滩水鸟栖息地提升项目。

“针对当时浅滩分布不均、可供水鸟栖息的露滩不足等细节问题,我们采取微地形改造、水生植被(沉水植物为主)恢复等修复措施,为水鸟提供了更适宜的栖息环境,让它们可以自由地觅食、停栖、游泳或行走、营巢、繁育等。”西溪湿地生态文化研究中心工程师姚可侃介绍,截至2023年底,西溪湿地鸟类有218种,较2020年增加了25种,其中包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东方白鹳、白尾海雕、青头潜鸭3种。此外,维管束植物新增了53种,昆虫增加了20种。

2023年底,西溪湿地获评省级生物多样性体验地,2024年3月又被评为浙江省观鸟胜地。如今,西溪湿地进一步着力提升生物多样性科普体验感,并以莲花滩区域为重点,打造西溪特色科普体验地品牌。

03

可持续发展:从理念到实践

西溪湿地不仅是一片自然保护区,更是“公园城市”理念的生动实践。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教授段进指出,公园城市是在生态文明背景下提出的城市建设新模式,强调在生态、文化和治理等多方面全面推进。

“西溪湿地找到了保护与利用的平衡点,在做好生态保护的同时与城市和谐共生。”40岁的蒋晨杰是土生土长的西溪人,2003年西溪湿地综保工程启动时,他和许多村民一起外迁安置。如今,他成为了西溪湿地的一名观光电瓶车驾驶员,而他所在的车船部有近200名员工,其中70%是原住民。

为了最大程度地“还景于民”,西溪湿地免费开放区域日益扩大,由原来的2平方公里,增加到了5.79平方公里。如今每逢周末、节假日,在风景如画的西溪湿地,经常可以看到西湖区蒋村街道各社区居民,在家门口与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一起踏青、赏花、品茶。

04

数字化治理:从传统到智能

2024年3月31日,西溪湿地智治中心上线运行,这是中国首个国际重要湿地数字化项目试点。智治中心通过13套声纹设备和8套视频设备,对湿地生态环境进行全方位监测。据统计,运行至5月5日,共采集195623条有效数据,其中置信度大于90%的高质量数据达到11353条,共记录到鸟类22科48种。

“单靠传统管理手段,已无法科学高效解决当前湿地保护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党工委委员、湿地服务中心副主任刘想表示,智治中心充分利用数字孪生、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整合零散数据资源,通过仿真计算推演等技术手段,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提升湿地生态环境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西溪湿地也是全国率先进行碳源碳汇核算的湿地,碳源指温室气体的排放来源,碳汇就是对温室气体的吸收。通过智治中心采集感知数据,精确实现湿地碳排放实时监测和年度核算盘查。同时,结合土壤、植被、水体碳储量状态评估结果,更好估算西溪湿地生态系统的碳收支状况。”余卉介绍,通过开发碳源碳汇应用场景,湿地预估每年将减少约5%的碳排放。

西溪湿地的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实践,不仅改善了杭州的城市环境,还为全球湿地保护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西溪模式”。这片“城市之肾”正以创新精神,续写着生态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双赢篇章。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