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水饮食竟增糖尿病风险?4万人研究揭示惊人真相
低碳水饮食竟增糖尿病风险?4万人研究揭示惊人真相
近年来,低碳水饮食在减肥和健康饮食圈中风靡一时。许多人认为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可以有效控制体重,降低糖尿病风险。然而,最新研究却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低碳水饮食不仅不能预防糖尿病,反而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的研究团队开展了一项大规模纵向研究,对39,185名参与者进行了长达13.8年的跟踪调查。研究结果令人震惊:与正常碳水化合物摄入(每日饮食能量的55%来自碳水化合物)相比,较低的碳水化合物摄入(碳水供能占比38%)使受试者罹患糖尿病的风险显著增加了20%。
这项研究采用了低碳水化合物饮食评分(LCD)系统,将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分为11个等级进行打分。得分越高,意味着脂肪和蛋白质的摄入量越高,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越低。研究发现,LCD评分最高的群体(即最低碳水饮食者)糖尿病发病率显著升高。
更令人深思的是,当研究者对身体质量指数(BMI)进行额外调整后,发现LCD评分与糖尿病发病率之间的关联竟然消失了。进一步的中介分析显示,LCD评分与2型糖尿病发病率的关联里,有76%可由BMI解释。这表明,低碳水饮食导致的肥胖可能是增加糖尿病风险的关键因素。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钟历勇指出,低碳水饮食与生酮饮食类似,不建议普通人盲目采用。他强调,目前多数研究认为,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应占50%~55%最有利于人体代谢健康。
专家建议,对于有体重管理及控糖需求的人群来说,应该减少精制碳水的摄入,比如精加工大米、面食等,而适当增加优质碳水的摄入,如全谷物、豆类等。同时,均衡饮食比追求特定的饮食模式更为重要。复旦大学和英国剑桥大学的一项合作研究也证实,偏好健康均衡饮食的人在大脑健康、认知功能和心理健康方面都优于其他人。
低碳水饮食的“神话”正在被科学研究所打破。盲目追求低碳水不仅可能增加糖尿病风险,还可能带来其他健康隐患。因此,我们应当以科学的态度看待饮食,遵循营养学的建议,保持均衡的饮食结构,才能真正实现健康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