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霉素助力农业增产,使用不当或致损失
赤霉素助力农业增产,使用不当或致损失
秋风送爽,稻谷飘香,又是一年丰收季。在广袤的田野上,农民们正忙碌着收获一年的辛勤成果。而在这丰收的背后,有一种神奇的物质——赤霉素,正悄然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农民增产增收的秘密武器。
什么是赤霉素?
赤霉素,又名赤霉酸,是一种重要的植物生长激素。它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的多个生物学过程,能对作物多个器官组织的生长发育起到很好的调节平衡作用。赤霉素的主要作用包括:
- 促进细胞伸长,使植株增高
- 促进麦芽糖化,提高酿造效率
- 促进种子发芽,解除块茎休眠
- 调节植物性别分化,影响开花结果
赤霉素在秋季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 啤酒麦芽生产
过去,啤酒生产都以大麦芽为原料,需要借助大麦发芽后产生的淀粉酶,使淀粉糖化。而现在,只要加上赤霉素,就能使糊粉层中形成淀粉酶,完成糖化过程,而不需要种子萌发。这一发现大大提高了酿造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2. 水稻制种
杂交水稻的发明和大规模应用,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对世界减少饥饿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杂交水稻的制种过程中,赤霉素同样发挥着关键作用。
水稻不育系常常具有“包穗”的特性,为杂交稻制种带来很大困难。生产上往往需要在后期大量喷施赤霉素来克服杂交制种中不育系的包穗问题。然而,这种方法不仅增加了制种成本,还降低了杂交种质量。
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储成才研究组的最新研究发现,HOX12作为转录激活因子,可直接调控EUI1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植物内源赤霉素的代谢和穗茎伸长。这一发现为简化杂交稻制种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在实际应用中,农民可以在母本抽穗20-30%时和母本抽穗50-60%时各施药一次赤霉素,这可以显著提高水稻的结实率,增加产量。
使用赤霉素的注意事项
虽然赤霉素是农民增产增收的好帮手,但使用不当也可能带来损失。因此,在使用赤霉素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严格按技术用药:必须弄清楚药剂使用的最佳时期、浓度、药剂用施用部位、次数等。
与外部条件相配合:因光照、温度、湿度、土壤因素以及品种、施肥、密度等农艺措施对药物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要将生长调节剂应用与常规农艺措施结合起来。
注意稀释:赤霉酸水溶性小,用前先用少量酒精或白酒溶解,再加水稀释至所需浓度。
注意混用:赤霉酸不能与碱性物质混用,但可与酸性、中性化肥、农药混用,与尿素混用增产效果更好。
现配现用:赤霉素水溶液易分解,不宜久放,宜现配现用。
避免加热:赤霉素不可以加热,一旦温度超过60度就失去药效。
加强管理:作物使用赤霉素后会出现短期的“失绿”现象,因此使用赤霉素后应加强肥水的管理。
结语
赤霉素作为一种重要的植物激素,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合理使用赤霉素,不仅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还能帮助农民朋友实现增产增收。但同时也要注意,赤霉素是一把“双刃剑”,使用不当可能会带来损失。因此,农民朋友们在使用赤霉素时,务必遵循科学规范,确保既能增产增收,又能保障农产品的安全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