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守护历史|档案方志中的古文化街

创作时间:
2025-01-22 07:52:42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守护历史|档案方志中的古文化街

每一座城市都有记忆,如果要在天津的时光记忆中找一个标志性点位,坐落于海河右岸的古文化街,以其厚重的历史底蕴、鲜明的人文景观以及独特的民俗风情,成为追寻天津老城文化的经典。本文运用南开区档案馆的馆藏档案方志资料,真实还原这条至今已有700年以上历史的老街的前世今生。

宫南与宫北大街

古文化街位于海河三岔河口西侧,南开区东北部,其前身是以天后宫为中心的宫南、宫北大街。宫南、宫北大街东依海河,西至东马路,南临水阁大街,北抵东北角,全长680米,天后宫位于其中心。天后宫前广场,为天津市民俗、宗教、文化、商贸的聚集地。




清代《潞河督运图》中描绘的宫南、宫北大街商业繁盛场景

金元以来,以天后宫为中心的宫南、宫北大街,已经成为直沽的著名商业街区,后来发展为天津城市和文化的原点。

自元代天后宫建成后,宫南、宫北大街逐渐繁华,至明清时期形成一条集市贸易街。据《工商行名录》记载:宫南大街旧有店铺50余家,宫北大街有90余家。沿街的海味店、米面庄、肉铺、酱园、烟铺、药铺、布店、饭馆、钱号、客栈等店铺鳞次栉比。每逢农历腊月,年画、春联、吊钱、线花、空竹、鞭炮、灯笼、泥人等各种年货、“耍货”(玩具)摆满街头,人们游览购物,川流不息。天后宫及宫南、宫北大街成为天津卫和近郊乡民年俗必游之地,成为远近闻名的年货市场。


旧时宫北大街

1937年“七七事变”后,宫南、宫北大街商业逐渐衰落。1949年1月天津解放后,店铺有的合营迁走,有的转为工厂,有的改为民居,失去了昔日的繁华。

复建

为恢复宫南、宫北大街昔日的繁华,1985年天津市政府决定筹款重修宫南、宫北大街,1986年元旦开业,并定名为“天津古文化街”。1989年,古文化街被评定为天津旅游新十景之一,并被命名为“故里寻踪”。


1986年,古文化街竣工开业典礼





古文化街春节庙会

古文化街兴建时,完全依照宫南、宫北大街原来自然形成的轮廓。南北街口各有牌坊一座。南口牌坊正面书写“津门故里”四个泥金大字,背面题写“晴雪”二字;北口牌坊正面书写“沽上文苑”,背面题写“金鳌”。


古文化街南口牌坊

街内很多店堂内装修朴拙典雅、古色古香,具有浓郁的传统艺术之美。全街百余块匾额、数十副楹联,除天津一些书法名家书写外,还有出自全国的书法名家之手。如“修竹斋”“文林阁”“大雅堂”“积墨山庄”“来今雨轩”“三味书屋”“芥园书屋”“秋水轩”等,风采各异,弥漫着浓浓的书香。



文林阁书店


在古文化街举行的民间花会表演



古文化街春节庙会



古文化街花会表演

2002年12月4日,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对海河两岸实施综合开发改造的战略部署,区委、区政府对古文化街及周边地区进行开发重建。2004年9月28日,古文化街重新开业。全街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主街和戏楼落地重建,建有商铺121间,基本保留原有道路的线性肌理、原有建筑风貌和基本格局。同时,增设中央空调系统、防盗监控系统和消防、停车、公厕等现代化配套设施,使古文化街在不失古韵的基础上,又具有现代化使用功能。




与古文化街同时建成的有文化小城、百年民居通庆里、玉皇阁广场、天后宫广场、海河文化广场。坐落于原大狮子胡同的严复故居被拆除后,在其遗址上建造“天演亭”,为露天建筑,立一尊铜铸严复坐像,供人瞻仰。是年10月,古文化街海河楼开发项目被定名为“古文化街旅游商贸区”。

2005年3月,古文化街被国家有关部门命名为“中国特色商业街”。是年9月,建筑面积 3.05万平方米的天津古玩城开业。2006 年9月,古文化街商贸旅游区建成,成为集民俗、旅游、商贸、休闲、娱乐、文博于一体的大型商贸旅游区。2007 年,古文化街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如今的古文化街,民俗和国潮相遇,乡愁与时尚交融。正以津门故里独特的历史味、文化味和天津味吸引着八方来客,承载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走向新的春天。

(根据《南开区志》和南开区档案馆馆藏照片档案编辑整理)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