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眠熊遇狼群:脂肪层成“防弹衣”,狼群只能望而却步
冬眠熊遇狼群:脂肪层成“防弹衣”,狼群只能望而却步
在寒冷的冬季,许多动物都会选择冬眠来度过食物短缺的时期。那么,如果熊在冬眠时被狼群发现,会发生什么呢?
在低温环境下,很多动物会选择冬眠,蛇类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一旦被其他动物找到,冬眠时期的蛇毫无战斗力,只能任凭处置,甚至能被老鼠吃掉。这是因为低温状态下细胞活力不够,而变温动物在低温时,无法主动将全身温度提高,导致它们只能被迫丧失战斗力。所以需要冬眠的动物,都需要找到一个安全隐蔽的场所来度过这段虚弱期,等来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再醒过来。
于是衍生了一个问题,如果熊在冬眠的时候被狼找到,熊会不会被狼啃食殆尽?
熊属于恒温动物,只要有足够的能量,并不会像变温动物一样因低温丧失战斗力,所以理论上来讲,熊不需要冬眠。但因为冬季食物匮乏,植物和食草动物都十分稀少,导致作为食物链顶端的棕熊,在冬季非常容易挨饿,一边食物匮乏,另一边需要消耗能量保持体温,此消彼长之下,棕熊在冬季很容易饿死,所以它们进化出了冬眠。
从初秋开始,棕熊就会大量进食,例如各种浆果、鱼、鱼卵、鳞茎植物等,基本上在冬眠期,棕熊会增重大概100斤,厚厚的脂肪层不仅能抵御严寒,还能在冬季给它们提供能量。在正式冬眠前,棕熊会找个合适的窝,例如向阳背风的树洞、岩洞,再找些树叶、枯草、苔藓植物铺到洞中,软软的就像一层床垫。在每年1011月,棕熊开始进入冬眠,心率、呼吸频率和基础代谢率都会大幅度降低,时长约57个月,具体由当年温度决定。
熊冬眠的时候,会被狼群找到后吃掉吗?
动物选择冬眠的地方一般都很隐蔽,棕熊也是如此,虽然它的洞穴做不到像蛇窝一样深藏地下,但棕熊也会考虑安全性,例如洞口较为狭窄,即便位置被狼群发现,狼群也不可能全部挤进去,就像一道隘口似的,通常只够1~3头狼活动,即便后面有50头狼,也只能在后面等着。
所以不存在第一波攻击,棕熊就被整个狼群围殴的情况,而且从严格意义上来看,棕熊的冬眠并不“正宗”,它们在冬眠时,体温仍然会保持在31℃以上,棕熊更像是在深度睡眠。一旦遭遇危机,棕熊就会立刻醒来,得益于体温,它并没有丧失战斗力,甚至睡眠被打扰后,棕熊会变得更加狂暴,如果幼崽在身边,棕熊的战力还会增长。
棕熊厚厚的脂肪层,既是它们过冬的储备,也是抵御食肉动物的“防弹衣”,即便睡梦中被2~3头狼袭击,脂肪层也能帮助棕熊卸下绝大多数伤害。如此情况下,狼群无法占得先机,只能跟棕熊公平战斗,但所谓的公平也不公平,因为棕熊要单挑整个狼群。
在冬季,狼的食物也很匮乏,而且它们并不会冬眠,为了生存,狼群也只能放手一搏,那么狼群能战胜一头棕熊吗?曾有一位野生动物摄像师,在加拿大班夫国家公园亲眼目睹了一场“狼熊大战”,一群狼正在围攻一头棕熊,起因是棕熊抢走了狼群的猎物。棕熊当着狼群的面啃食猎物,而狼群在喊来其他成员后,一共9只狼,终于忍无可忍朝棕熊发起了进攻。
这场“纳努克山之战”持续了整整4天,每次狼群打算进攻,棕熊就会愤怒的起身拍击地面,吓得狼群不敢上前,最后一直到猎物被棕熊吃光,狼群也不敢拿棕熊怎么样。
知道,这头班夫国家公园中的灰熊体重仅有140公斤左右,大多数棕熊体重高达270公斤,而狼顶多比德国牧羊犬大一点。在白俄罗斯的纳利波基森林中,动物学家还经常见到棕熊独自闯入狼穴,吃狼的幼崽,在纪录片《庇护所:阿尔卑斯山求生记》中,讲述了一支狼群跟棕熊抢夺食物,结果狼王被棕熊一巴掌拍死,后来狼群看到这头棕熊,只能退避三舍,最后索性迁徙到1000公里之外,寻找新的生活区域。
所以棕熊完全有单挑一支狼群的能力,但并不代表狼群弱,如果避无可避,双方进行生死较量的话,一般超过5只狼就能跟1头棕熊五五开,但到了最后,双方估计都会死亡,因为在野外,任何伤势都有可能致命,狼群只是在衡量危险,如果击杀棕熊的危险太大,它们就会放弃,而棕熊也是如此,躺枪的是食草动物,食肉动物都非常善于权衡利弊。
所以结论就是,狼群不会去打扰冬眠的棕熊,否则棕熊一旦苏醒,狼群很可能吃不了兜着走。
本文原文来自网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