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精神卫生日:校园抑郁症早期症状宣传
世界精神卫生日:校园抑郁症早期症状宣传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主题是“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健心安心”。这一主题强调了全社会共同参与心理健康体系建设的重要性,特别是在青少年群体中。近年来,心理健康问题,尤其是青少年抑郁症,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社交和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生理、心理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容易导致抑郁症的发生。因此,及时识别和预防青少年抑郁症至关重要。
校园抑郁症的现状与风险因素
最新研究显示,校园抑郁症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日本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上学路途较远的高中生出现抑郁症状和焦虑症的风险更高。研究显示,与上学时间少于30分钟的学生相比,上学时间超过1小时的学生出现抑郁症的概率提高了1.6倍,出现焦虑症的概率提高了1.5倍。这一发现提示家长和教师在为学生选择学校时应考虑上下学所需时间。
青少年抑郁症的早期征兆
青少年抑郁症的早期征兆包括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精力减退、情绪波动剧烈、自我评价低、过度敏感、注意力下降、学习动力下降、叛逆行为、网络成瘾、睡眠和饮食变化、逃避责任、身体症状、反复自残和自杀倾向等。面对这些征兆,家长和老师需保持敏锐的观察力,关注青少年的情绪和行为变化。如果发现应及时采取积极的态度,温和地询问他们的感受和想法。如果心理问题已经影响生活和学习,应第一时间带孩子到精神科就诊。
预防与干预措施
香港浸会大学研究团队开发的网上认知行为治疗计划“REST Online”被证实能有效减轻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抑郁和焦虑症状。该计划为期10周,设有八个线上单元,包括认知行为治疗技巧简介、案例示范影片、网上练习和评估等。研究结果显示,完成计划后,参加者在心理压力、抑郁和焦虑症状以及负面思想和情绪方面均显著减轻,正面思想和情绪则明显增加。这一发现表明,网上认知行为治疗计划可以成为满足大学生日益增加的心理健康需要的重要服务模式。
呼吁与建议
全社会都应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强调早期识别和干预的重要性。具体行动建议包括定期心理健康筛查、建立支持性校园环境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可以帮助青少年走出心理阴霾,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