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技术助力西瓜产业蓬勃发展
现代农业技术助力西瓜产业蓬勃发展
近年来,现代农业技术正在深刻改变传统的西瓜种植方式。从智能灌溉到生物肥料,从大数据预测到空中吊蔓种植,每一项技术创新都在为西瓜产业注入新的活力。这些技术不仅提高了西瓜的产量和品质,还打破了季节限制,让冬季也能品尝到新鲜的西瓜。
创新技术:让西瓜在冬天也能丰收
在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寿乐镇引胜沟东西部协作产业园,一场农业科技创新正在悄然改变着西瓜的种植方式。这里的温室大棚里,藤蔓分至两侧,错落有致地挂满了圆润饱满的西瓜。这些西瓜不仅品质优良,而且通过创新种植技术和市场拓展,成功打破了季节限制,实现了冬季上市。
种植户杨兴华介绍,今年大棚内种植的西瓜品种主要有两大类:“魔墩”西瓜和“墨墩”西瓜,都是新研发的品种。它们中厚皮、耐寒性强、甜度适宜、口感佳。与传统地下种植不同,这些西瓜采用了创新的空中吊蔓种植技术。这种技术不仅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还使得西瓜在更为通风透气的环境中生长,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这两个品种在种植技术及口感上都实现了突破,已成为当前市场上备受瞩目的“新星”,其出色的耐寒性,更为冬季和早春的西瓜市场填补了空白。
无独有偶,在兰州新区的秦川现代农业产业园二期西瓜种植基地,同样上演着一场“科技兴农”的生动实践。这里整齐排列的日光大棚在阳光的映照下闪闪发光,棚内藤叶繁茂,结出一个个圆润饱满的西瓜。首批上市的“秦鸢”西瓜甜度高达15%以上,口感绝佳,极具市场竞争力。
秦川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成功并非偶然。这一创新农业项目同样引入了空中吊蔓种植技术,这项技术的应用极大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让西瓜生长在更加通风透气的环境中,减少了罹患病虫害的风险,并确保了西瓜的品质。同时,“秦鸢”西瓜表现出惊人的耐寒性,即便是在严寒的气候条件下,也能继续茁壮成长,这一技术打破了季节的限制,填补了冬季和早春市场的空白。这样一来,消费者在寒冷的季节里便有了新鲜西瓜的选择,极大丰富了市场品种。
智能化管理:让种植更精准高效
在上海市2024年农业科技创新项目中,数字化技术在高附加值经济作物种植领域的应用示范项目尤为引人注目。该项目旨在通过数字化技术集成应用,包括耕种技术模块、物联环境自控模块、视觉识别分析模块、智能水肥灌溉模块和市场分析模块,实现跨行业技术应用落地。以基质蓝莓为验证场景,形成经济作物在耕作、种植、管理和收获等环节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模式。
通过数字化技术集成应用验证在基质蓝莓上实现提质增效:蓝莓亩产量由原产量600kg达到1000kg以上,主要品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到13%以上,通过绿色食品认证。肥料、农药等农资成本降低25%,人工成本降低30%。申请跨行业交叉学科技术融合专利2项,发表论文2篇。
显著成效:产量提升,效益倍增
技术创新带来的不仅仅是种植方式的改变,更是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显著提升。以秦川现代农业产业园为例,首批上市的西瓜共种植了17个大棚,总产量约为36万斤,预计在春节前陆续供应市场,销售额高达440万元。这一成功的案例,不仅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出的一大步,也是对地方经济发展的积极推动。
这些数据背后,是现代农业技术的有力支撑。与传统种植方法相比,现代农业技术展现出明显的优势。例如,使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和生物有机肥,不仅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还改善了土壤结构。智能灌溉系统的应用,确保了水分的均匀供给,避免了传统灌溉方式的浪费。数字化监测和控制系统的引入,使得环境参数和生长状况能够实时监控,及时调整,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和精准度。
行业前景:科技引领,未来可期
从全国范围来看,西瓜产业正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据统计,2022年中国西瓜种植面积达到1484.82千公顷,产量达到6302.31万吨,占全球产量的60%左右。尽管近年来受种植面积影响,产量呈现波动变化,但整体保持在6100万吨以上。从地区分布来看,华东地区的西瓜种植面积占比最大,2022年占比超过30%,其次是华中地区,占比达到29.26%。分省域来看,河南省西瓜种植面积位居全国第一,达到232.1千公顷;其次是山东省、湖南省和江苏省,分别达到134.04千公顷、122.56千公顷、106.38千公顷。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西瓜生产国和消费国,但西瓜进出口贸易规模仍处于较低水平。2017-2022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量始终低于30万吨,2020年甚至降至14.23万吨。这表明我国西瓜产业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同时,仍有较大的出口潜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产品质量的提升,未来我国西瓜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有望进一步增强。
展望未来,现代农业技术将继续在西瓜种植中发挥重要作用。从智能灌溉到环境监测,从生物肥料到数字化管理,每一项技术都在为西瓜产业注入新的活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我们有理由相信,西瓜产业将迎来更加璀璨的明天。